练好作文基本功作文1 什么是作文的基本功?写文章到底有没有“秘诀”?同学们要想写好作文,从小就要扎扎实实地练好作文基本功。怎样练好作文基本功呢?前人为我们总结了几条行之有效的经验,即:多观察,多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练好作文基本功作文,菁选3篇【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练好作文基本功作文1
什么是作文的基本功?写文章到底有没有“秘诀”?同学们要想写好作文,从小就要扎扎实实地练好作文基本功。怎样练好作文基本功呢?前人为我们总结了几条行之有效的经验,即:多观察,多读书,多练笔,多思考,多修改。多观察:就是说要注意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鲁迅先生在答复《北斗》杂志社讨论怎样写文章的一封信中第一条就是“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要看到一点就写。”
对于周围的人物,动物,植物,景物……都要留心观察。多读书: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少年时熟读背诵一些好文章,可以经久不忘,也可以学到一些作文的方法。鲁迅先生说:“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样写’。”鲁迅先生还主张“广博”,除了阅读文学书以外,还要适当阅读一些历史、地理和科学技术知识方面的书籍,以增长知识,扩大视野。读书,还要养成认真的习惯,不要走马观花,不求甚解,应该努力做到读一本书有一本书的收获。
多练笔: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现在,有不少同学开始写观察日记,做读书笔记,这很好,应该坚持下去。已故作家老舍先生告诫我们:“要打好基础,第一步就要学会‘记’,每天记一件事。”“最好的窍门就是‘每天必写’、‘天天拿笔’,哪怕是写几十个字也好。”因为“习惯养成之后,虽不记,也能抓住要点了,这样日积月累,你肚子里的东西就多了起来。”不练,不写,手就生;多练,多写,熟就能生巧。
多思考:老舍先生说:“读一篇文章,读完要仔细想想。会写文章的人,他用一个字就能顶几个字,他会找一个顶合适的字来用。读文章的时候,只念一念,不仔细想一想,是体会不到它的好处的。”读文章要想,写文章也要想,拿起笔就写,结果不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就是写了几句就写不下去,只好“挤牙膏”,想一句,写一句,东拉西扯,这样的文章怎能写好呢?多思才能出智慧,多思考才能把文章写深刻,多联想才能把文章写生动。多修改:修改是写作的重要一环。如果把写文章比作生产一种产品,那么,修改就是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
有人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话有道理。一篇文章,什么地方需要改,什么地方不需要改,要从实际出发,认真地把已经写出来的文章从立意、选材、篇章结构、语言文字、标点符号等多方面进行增、删、改,使文章更完美、更周密、更准确地反映客观实际。同学们初学写作文,更应该养成认真修改的习惯。
以上说的“五多”,不是什么写作的“秘诀”和“窍门”,却是练好作文基本功必须知道的常识。那么,什么是作文的基本功呢?我们下面介绍的“作文10知道”,就是作文的基本功。练好作文基本功之学会审题练好作文基本功之会给文章起个好标题练好作文基本功之学会看图作文练好作文基本功之学会把人物写生动练好作文基本功之学会状物练好作文基本功之学会积累和运用词汇练好作文基本功之学会联想与想象练好作文基本功之学会观察生活练好作文基本功之学会写景抒情未完待续。
练好作文基本功作文2
山林原野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雄伟壮观的高山峻岭;有绚丽多姿的*原旷野;还有风貌葱笼的森林树海。我们怎么来描绘它们呢?
第一,要抓住特征。
山,有高耸入云的山峰,有连绵起伏的山岭,还有陡峭惊险的峡谷;高原、*原、草原的景色亦有差异;田野、郊野、旷野的风貌也各不相同;森林山色各有千秋。怎样写出它们的风采呢?
请看下列例段:
抬头一看,顺着漓江的右面耸立着一座高山。这山拔地参天,直上青云,仰头一看,差点把帽子都甩掉了。只见山这边,断岸削壁,好像有谁用巨斧砍去了一半,直上直下,险峻陡立。云朵在它的脸上游动,苍鹰在它的腰间盘旋。向下一看,江面竹筏上垂钓的渔人,只剩下一星墨点。
这座山的特点是高陡、险峻,作者抓住这一特点,运用夸张、比喻的手法,写高:"拔地参天、直上青云";写险:"断岸削壁、直上直下"。读来,真令人胆颤心惊。
无数冰峰雪岸,有的像挺着胸的巨人,有的像扭着腰的仙女,有的像戳破青天的宝剑,有的像漫空飞舞的银龙,奇峰妙壁,一座座都是大自然天才的杰作。
这里运用四个比喻(也是排比)重点抓住雪峰不同姿态的特点进行描写,把冰峰雪崖写得栩栩如生。[page]
如果是在春天,你可以看到乳白色的雾笼罩着地面,你可以嗅到青草发芽的芬芳气息,你可以触摸到大地的脉搏跳动。--草原的春是朝气蓬勃的。如果是夏天,各式各样的花,都争着向你笑,笑得那么明朗;各种各类的草,都伸出娇柔而碧绿的叶子吸引着畜群;小河带着清风在满甸子上流过,用那叮叮??的话语向你夸奖改革后的草原。--草原的夏是热烈的。到秋天,山是浅黄或绛紫色的,河水是碧蓝碧蓝的,柞树的叶子火一样红,素馨花雪一样白,野艾的瓦灰,菅草的姣绿,野菊花的藕荷色,形成了色彩斑斓的图画。草原之秋既娇艳又严肃,这是名副其实的黄金季节。
这个段落,描写的是草原春、夏、秋三个季节景色的不同特点:春天朝气蓬勃;夏天热烈明快;秋天娇艳金黄。具体而生动的写出了草原的绚丽风光。
公路两边是漫无边际绿油油的麦田,麦田中间,夹种了一些开着小红花的紫云英和正在开着小白花的莱菔花;更多的是黄澄澄的油菜花。田野的颜色真是绚丽极了。朝日正喷薄直射,长空中闪烁着万道金霞,给这彩色缤纷、香气扑鼻的田野,挂上了一层奇异的纱幕。
这一段是描写田野的景色。重点突出了田野"色彩缤纷"的特点。
上述例段,写的是高山、雪峰、草原和田野四种不同的景物,由于抓住了各种景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描绘,因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如身临其境。
第二,要注意多角度多层次观察。
生活经验曾告诉我们,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事物展现在眼前的形象、风貌就不一样。我们观察和描写景物只有从各个角度,各个层次去观察、去揣摩,去体验,才能写出它们的多姿多态和斑斓色彩。
请看看下面这些例段,是怎样对山林原野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观察和描写的。
俯看足下,白云弥漫,环视群峰,云雾缭绕,一个个山顶探出云雾外,似朵朵芙蓉出水。
从山脚往上望去,只见山腰上是形势险峻的悬崖,高不可攀,灰蒙蒙的晨雾似袅袅炊烟,缠绕在山顶,山峰时隐时现。
站在高高的山头上,放眼四望,*整整的水田,从脚下一直向远方延伸,好似自然界中的一个大棋盘。山的一面是一片花果园,艳丽的花朵已经开满枝头。远远望去,是一团火,是一片云。
刚刚返青的麦苗,毛绒绒,绿茵茵,挑着无数个晶莹明亮的灯珠,在红艳艳的太阳照射下,闪耀着五颜六色的光芒。新开挖的河渠,流水淙淙,飘动着银色的浪花,远远望去仿佛在绿色的衣裙上佩戴了一条铮亮的玉带。村前新盖的一幢幢红瓦房,点缀在绿色的海洋里,更加显得五彩缤纷。
山坡上,杂草却蓬蓬勃勃地长着,有时候还开出一些小花。杂草和小花,常常顶着许多滚滚欲落的露珠儿,轻风吹来,它们像孩子一样戏闹着,甚至发出阵阵细微的动人心弦的嘻笑声。
上述五个例段都是写山林原野的,但观察和描写的角度和层次各不相同。例(1)是"俯看"足下群峰;例(2)是"仰望"悬崖山峰;例(3)是"环视"郊野的景色;例(4)例(5)则是按由近及远的顺序写田园风光。段段写得有声有色,有形有态,有静有动,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第三,要注意时间季节的变化。
大地风貌的变化随时间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如凌晨与清晨不同,早春与暮春不同,一年四季的变化就更不同了。因此在观察和描写山林原野时应注意时间季节变化的特点。
如下列例段:
这时,正是夕阳西下的时分,草原上笼罩起金色的寂静。远处山峦披上晚霞的彩衣。那天边牛乳般洁白的云朵,也变得火带一般鲜红。草浪*息了,牧归的牛羊群,从远方草原走来。
特别是每当早晨和傍晚,眺望环山,别有一番大自然的风韵。早晨,千山初醒,朝云出岫,在青青茫茫中,乳白色的云纱飘游山腰,像仙娥在轻轻起舞。傍晚,夕阳映照重峦,霞光倾泻万山。转瞬间,太阳落山,霞光消退在暮色降临的苍茫中,峰巅却凝聚着一片彩霞。
美丽的杨树林,是我们的乐园。冬天,白雪茫茫的日子,谁不喜欢钻到杨树林里来抛雪球呢?当你需要进攻或退却的`时候,可爱的小树会伸出臂膀来,将你掩护;夏季,骄阳似火,无私的小杨树会挺直腰杆,勇敢地承受太阳的曝晒,把阴凉送给我们,让我们在凉爽的林子里追逐,散步,玩耍……;每当微风吹拂,杨树的叶子轻轻翻动,发出哗啦啦,哗啦啦的响声。
例段(1)描写的是夕阳西下时,草原上云彩、山峦、羊群的动态和变化;例段(2)描写的是早晨和傍晚眺望环山景色的变化;例段(3)则是以"我们的乐园"为中心,描写不同季节,孩子们在杨树林嬉戏玩耍的情景。由于抓住了时间、季节变化的特点来描写,因而各具特色。
练好作文基本功作文3
一、要切合文章的思想内容,不要“题不对文”。
比如你想记一场精彩的足球赛,而文章的题目却叫《小球迷》,以记事为主变成以写人为主,这就叫“题不对文”,转移了“中心”。
请看施维谦同学写的一篇作文。
7点20分沙坑边
横竿升到了1.1米。刘寒玉跑到竿前用力一跳,右腿过竿了,可左腿一弯又把竿碰掉了。唉!张老师刚才给他说过好几次了,可他就是做不好,我心里直着急。张老师还是笑眯眯地说:“来,你看好,我是怎样跳的。”说完,他紧闭着嘴,跑到了竿前,脚用力一蹬,右腿高高一跨,一侧身,左腿直直地划了一个弧形,稳稳地过竿了。他站在沙坑里,气喘吁吁,望了望刘寒玉,似乎在说:明白了吗?刘寒玉会意地点了点头,我望着张老师那明显起伏的胸膛,心头一紧:老师呀,别忘了,您是心脏病人呀!
11点钟讲台旁
张老师检查我们课文朗读,有三个同学出现了读音不准、结结巴巴的现象。不用问,昨天没认真预习。张老师脸沉了下来。手使劲摁在讲台上,大声说:“你们怎么预习的?这么大了,老靠家长和老师督促吗?”班上顿时鸦雀无声。过了一会儿,张老师苦笑了一下,自言自语道:“我说不发火了,又忍不住了……”接着,他压低嗓门,语重心长地说:“预习就是培养你们独立阅读能力,将来能脱离老师这个拐棍,自己学习。连书都不认真读,怎么能准确分析一篇文章呢?你们都大了,自己考虑吧……”课继续进行着,可我却思绪万千,张老师是急还是忧呢?
11点45分校门口
这一周,是我们班值周。今天,风可真大,吹得人睁不开眼。张老师和我们一起查路队。二(3)班的路队走得不齐,张老师上前把路队拦住,重新给他们整好队,教育他们要走好,然后送他们走出校门。12点了,张老师对我们几个说:“你们去食堂打饭吧,要不,饭凉了怎么吃啊!剩下的几个班由我来查吧!”我心头一热,看了看张老师被风吹乱的头发,发现已经有几根银丝了。
17点教室里
放学后,张老师坐在椅子上,参加我们班《小牛犊》报的第三次组稿会。主编黄昱安排了这期小报的内容,小记者们在交换采访情况,刻写的同学在研究如何安排版面。张老师听着、看着,他笑了,笑得是那么甜。散会时,黄昱征求老师的意见,张老师笑笑说:“我同意你们的安排,看来你们的创造精神还真不错嘛!”随后,他仿佛想起了什么,神秘地一笑说:“今晚电视有福尔摩斯探案故事,可别忘了看呀!”同学们笑着散去。
20点老师家
我带着作文去请教张老师。一进屋,闻到一股浓郁的中药味,那一定是为刚出院的师母熬的。一张小圆桌,被大姐姐和小妹妹占着,她们正在做作业。沙发扶手上,放着一摞作业。张老师见我来了,忙让我坐在沙发上,为我倒了杯桔子汁。我有点后悔,干嘛来凑热闹呢?张老师看了作文,跟我谈了许久,临走时我劝老师早点休息,他笑了笑说:“习惯了,没什么。”
回家的路上,我想了很多很多,这就是我的老师一天的工作,他就是这样度过了二十几个春秋!我突然想起在老师那间小屋的墙上,挂着一幅中堂,上面写着两个刚劲有力的大字“琢玉”。我似乎明白了,我的老师是在用心血雕琢着一块块美玉,他是雕塑人类灵魂的艺术家啊!
同学们一看就知道这是一篇歌颂老师的作文,用《辛勤的园丁》显然太一般化了。施维谦同学给文章起了一个很精彩的标题——《琢玉》。
这篇作文围绕“老师用心血雕琢着一块块美玉,是雕塑人类灵魂的艺术家”这一中心思想,用老师“琢玉”的几件事串连起来,并加上简洁、明确的小标题,按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沙坑边、讲台旁、校门口、教室里、老师家),井然有序地描写老师关心学生健康成长的具体行动和高尚品格,最后用老师家中的一幅中堂:“琢玉”,来点明文章中心,准确而巧妙,题目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文章的结构也很严谨,五则以时间、地点为小标题的“日记”,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一目了然。
推荐访问:作文 基本功 好作文 练好作文基本功作文 菁选3篇 练好作文基本功作文1 练好作文基本功作文100字 练好作文基本功作文150字 练好作文基本功作文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