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个人心得与感想(7篇)(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一声枪响,揭开了辛亥革命轰轰烈烈的一幕,他们不畏强权,殊死奋战,终于推翻了清王朝260多年的专制统治,小编在这给大家带来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个人心得与感想(7篇)2021,欢迎大家借鉴参考!
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个人心得与感想【篇一】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革命,具有重大的影响好处,其成功推翻了满清政府及中国实行二千余年的封建皇权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其更重要的好处在于思想上的影响,刘少奇认为“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这使得更多的有为青年加入革命的行列,为一个民主共和的梦想抛洒热血。但在袁世凯窃取革命的果实之后,我们不得不承认辛亥革命不是一次成功的革命。袁世凯作为原清朝的官员,其专制思想根深蒂固,当上大总统却是为再次恢复帝制,在其领导下的中华民国自然无法在临时纲领的指导下运作。
孙中山1921年写信给俄罗斯外交人民委员齐契林时也提到“此刻我的朋友们都承认:我的辞职是一个巨大的政治错误”,他在遗嘱中也嘱咐曰“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总结辛亥革命最终的失败,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性。资产阶级革命者在什么都没有的时候,他们能够付出一切与大清王朝一战,但在中华民国建立以后,已经拥有政权的革命党人趋于保守,期望以和谈形式逼迫清帝退位,甚至孙中山就职临时大总统后,为了促使清帝尽快退位,在未征求他人意见的前提下,向公众提出了“谁让清帝退位,就将大总统的职位让给他”这个观点,最终让袁世凯不费吹灰之力就窃取革命果实。
二是武装力量不够,缺乏强有力的军队。辛亥革命虽然胜利了,但是很多省的真正权力还是掌握在拥有军队的地方军阀手中,南京国民政府并没有真正掌握军权,也就丧失了在政治上的主动地位。三是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辛亥革命由资产阶级领导,其指导思想,发展方向都以资产阶级为主,没有从广大农民群众出发,无法为人民解决温饱等基本问题,难以获得广大民众的支持。
辛亥革命的精神,我认为在这天仍是值得广大青年学习的。我们的身边就有黄花岗葬着的七十二烈士提醒我们,辛亥革命的胜利是当时的有志青年抛弃富裕的生活、抛弃家庭妻儿、牺牲自我的生命换来的。之后100年来,一代又一代的有志青年,又将个人的命运融入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强盛的滚滚洪流,用青春和热血书写了壮丽的历史篇章。比较现面临转型的中国社会,各种社会问题产生,道德理想缺失青年处处可见,趁着辛亥革命百年之际,我们就应进行自我反思。
个性作为一名共青团员,我们要走在社会礼貌建设的前列。在工作上,要脚踏实地,业务中精益求精,团结协作,发扬创造精神,以高效率高质量的工作为现代化建设服务;在公共生活中,我们要用心参与政治,为社会有利发展建言献策,同时带头传播社会主义道德风尚,例如近期发生的佛山小悦悦遭车碾事件中路人视而不见的行为足见社会道德的倒退,我们务必勇敢地站出来,做出表率,改变这些窘境。我们不需要如先烈般牺牲生命,只要我们表现出一个有社会良知的青年应有的形象——在需要我们的时候主动伸出手,为他人带给力所能及的帮忙。
革命是为了明天我们能拥有幸福的生活。目前国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但我们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物质礼貌与精神礼貌却未可言“幸福”,需要我们个人及群众继续努力奋斗,借用孙中山先生一句话“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与诸君共勉。
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个人心得与感想【篇二】近代以来,由于政治的腐朽,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与下。迫使中国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在殖民主义强加的不平等条约体系束缚下一步一步地“沉沦”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国人民不甘承受列强欺凌,几代人都在追求民族复兴。历史上,许多人为这一目标进行多次尝试,辛亥革命就是前人从事的努力。
我们重视辛亥革命,是因为尽管它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悲惨境遇,可是,辛亥革命扫除了两千年来的封建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为中国的提高打开了闸门,这是相当重要的功绩。百年后的人们已经很难切身体会辛亥时期的社会状况,甚至不能理解当时的革命志士们的历史性的抉择。所以在今日,社会上有些模糊的认识:如认为“辛亥革命给社会造成的破坏大于建设,延缓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进程”。
其实,辛亥革命的亲历者们如何不想以温和的方式改变封建中国的面貌呢?但他们并非从一开始就醉心于以激进手段改变中国落后局面,可是在经历了一再的失败与挫折,意识到清王朝决不可能真心实意地退出权力的中心而实施“立宪”,这其实是当时条件下应当做出的正确选择。
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个人心得与感想【篇三】在我国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勤劳勇敢、团结统一、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它是我们民族的生命和英灵,是我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动力,是整个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基石。作为民族精神的核心价值中枢,爱国主义始终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纽带,始终是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基本源泉,始终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巨大力量。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以不屈不挠、前赴后继的精神与西方列强的罪恶企图进行着殊死抗争。百年辛亥浴血精神的“一课”,已成为当今历久弥新的民族精神进步的强大动力,它是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和民族核心价值的继承和高扬。古往今来人们总是赞扬爱国主义的壮举,谴责分裂祖国的卖国主义丑恶行径,把捍卫祖国的利益、关心民族的命运和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言行,作为衡量一切阶级、政党、团体和个人功过是非的尺度。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气节、有奉献的中国人,应当以祖国和民族利益之上,作为自己的人生奋斗的价值取向。
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特征,这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可以说爱国主义是海峡两岸的中国人爱国观念的凝聚和理性升华,是爱国观念的最高体现。它应当包括以下几层含义:一是要有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深厚感情;二是要有为国为民“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三是要有维护祖国尊严、民族气节的责任意识;四是要有同分裂祖国行为作坚决斗争的思想意识;五是要有报效社会、建设祖国的贡献意识。爱国主义的主体思想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即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国家的核心利益,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今日百年辛亥的浴血精神凝聚和激励了海峡两岸广大民众们赤诚之心,在“爱我中华、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精神感召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达到了空前未有的巨大联合,中国台湾地区的主要党派──中国国民党、亲民党等完全认同中共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的奋斗目标,现在“台独”之辈已处在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之境地,这就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所有拥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历经磨难、生生不息、淳厚博大、兼容并包的民族伟大复兴之力量。百年辛亥的中国发展历程,证明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爱国主义时代的全新主题,它是以百年辛亥的“振兴中华”为价值追求的社会主义,是与爱国主义相联系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映了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利益,体现着“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并且要实现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在本世纪中叶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目标。
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个人心得与感想【篇四】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优秀的精神品格,不可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精髓。百年辛亥所留给我们后人的最大财富,就是一种“忘我牺牲、振兴中华”的精神动力。110年前,无数辛亥先烈们用“投死为国”和“以义灭身”的英雄壮举,为我们后人们树立了一个真正的中国人应该具备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品质。然而相比之下,百年之后的国家已变得强大昌盛,然而民众的思想道德却变得多为“顾小家,而不顾大家”,“讲私德,而不顾公德”。如今社会充满着“拜金”世俗风气,一切都在“向钱看”。现在社会已至于到了人们见到跌倒的老人,都不敢上前救助扶起的自畏状况,这真是今日国人道德大大退步,乃至到了道德丧失的极大悲叹啊!在中国的台湾省,还有一些人竟然为了谋取自己党派一点点私利,竟然铁了心也要走上“台独”叛国之路,这真是走到了“唯利是图”,而不知羞耻的地步。这虽有点象早年鲁迅、林语堂等人所言中国人的“国民性”问题,但细细再分析一下,鲁迅、林语堂等人所处社会的老百姓相当的贫困,而现在的老百姓已经不再为吃穿烦恼,为何变得如此利己呢?大概这一切都是“钱与权”惹得祸,人们不但对“扶起跌倒老人”有点不知所措,从官员到普通百姓都自愿成为“拜金”社会风气呈上的“蚁民”、“臣民”和“辫民”。今天我们回眸缅怀辛亥先烈百年前用大义凛然的“抛头颅、洒热血”为国捐躯的瞬间场景,先烈们为了拼打出了一个“剪辫”共和的新世界,他们在英勇就义之时,心中只横着“大丈夫,为国捐躯,死而无憾”的坚定信念,由于他们拥有那么一种浩气长存的大无畏英勇气概,所以他们不怕被砍脑壳,仍然坚贞不屈、勇于赴死。110年之后,当我们深深缅怀他们的时候,不仅仅只搞一个什么祭奠仪式,或者搞一个什么纪念论坛、研讨会什么的。更重要的是,百年辛亥的爱国主义浴血精神已经成为一面历史的明镜,它具有对今日中国国民道德状况进行剖析与评价的作用,而且就目前这种社会思想道德状况,也非得借用百年辛亥浴血的爱国主义精神,来教育海峡两岸的“龙的传人们”,如何做到自尊、自勉、自强;如何做到爱国家,爱人民;如何做到舍小家,顾大家。
由此百年辛亥的爱国主义精神,已经成为海峡两岸全体中国人心中“共同理想”崇高的核心价值,这个核心价值的精髓是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与“三民主义”(注:民族、民权、民生)核心价值中都包含的“爱国、爱民”和“民族团结、祖国统一、人心凝聚、社会和谐”等主要内容,犹如“血融于水”交融组合、不可分割的理想结晶与价值升华。这正如“十四亿大陆同胞和两千三百万台湾同胞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在这个“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中所共存的核心价值,就是同一个“爱我中华、振兴中华”的崇高理想。
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个人心得与感想【篇五】回眸110多年前,华夏百姓痛感清帝国衰败老朽之际,已跨入20世纪新千年的1900年。当时,梁启超发表了一篇热情磅礴的题为《少年中国说》的传世檄文。那时候作为后来中共主要创始者的陈独秀刚满21岁,前一年因发表反清言论被其就读的书院开除学籍,正准备赴日留学,走出国门看一看世界。当时另一位中共的重要创始者李大钊才11岁,在河北乐亭私塾念书,而同年也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缔造者之一的毛泽东只有7岁。然而就是那篇振聋发聩的檄文“少年中国说”的理想种子,激励了当时中国旧知识分子不断追求光明与进步的行动。之后的辛亥革命,用无数先驱者的血肉筑成了一道中华民族“共和民生”新的长城。经过辛亥浴血洗礼的中国大地上,后来孕育出许多《新青年》和《每周评论》等传播进步思想刊物的小绿草,这绿茵茵的小草不断地传递着“少年中国”逐渐成长壮大的信息。到了1919年7月1日,中国革命的先驱者之一的李大钊先生创立了“少年中国会”。该会创建的根本宗旨是“本科学的精神为社会活动,以创造少年中国”。李大钊先生在“少年中国会”筹建会上作了主题为《“少年中国”的“少年运动”》的重要演讲,李大钊先生说:“我们的理想,是在创造一个‘少年中国’。我想我们‘少年中国’的少年,人人理想中必定都有一个他自己所欲创造而且正在创造的‘少年中国’。你理想中的‘少年中国’和我理想中的‘少年中国’不必相同;我理想中的‘少年中国’,又和他理想中的‘少年中国’未必一致。可是我们的同志,我们的朋友,毕竟都在携手同行,沿着那一线清新的曙光,向光明方向走。那光明里一定有我们的‘少年中国’在。我们各个不同的‘少年中国’的理想,一定都集中在那光明里成一个结晶,那就是我们共同创造的‘少年中国’。仿佛像一部洁白未曾写过的历史空页,我们大家你写一页,我写一页,才完成了这一部‘少年中国’史”。今天让我们海峡两岸的中国人都来重新细细品读李大钊先生在102年前写的这一小段文字,心中必然会有一种感悟、一种责任油然而生,无论是“三民主义”也好,还是“社会主义”也好,大家所追求的崇高理想都是为了一个“振兴中华”的宏伟目标,海峡两岸的“龙的传人”正如李大钊先生所言:“你理想中的‘少年中国’,和我理想中的‘少年中国’不必相同。”“我们各个不同的‘少年中国’的理想,一定都集中在那光明里成一个结晶。”正是这个“结晶”感召和凝聚我们携手共同推进“振兴中华”民族核心价值工程的伟大建设,如今在缅怀辛亥百年之祭时,更激励着每一位海峡两岸的中国人,“我们大家你写一页,我写一页”,来一起共同书写描绘好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少年中国”新千年光辉历史篇章。
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个人心得与感想【篇六】110年前,在中国的大地上曾发生了一起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辛亥革命。这场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彻底结束了几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给中国带来了近世文明,使新的民主共和思想广泛深入人心,其功绩和历史地位是永不磨灭的。这正如周恩来先生曾对辛亥革命的巨大功绩做过一个中肯的客观评价:“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二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使人们在精神上获得了空前的大解放,为以后革命的发展开辟了道路。”正是经过辛亥革命的砸碎思想禁锢,浴血爱国精神,敢于把神圣不可侵犯的皇帝拉下马,把中国延续了2100多年的反动封建帝制统统扫进历史的垃圾堆,由此孕育了现代中国的新文化思想革命运动。
在中国革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始终是扣响着民族奋进号角的主旋律。在反对外来侵略和压迫,反抗腐朽封建专制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的爱国者始终以民族独立、国家强盛为已任,或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或是“投身为国,以义灭身”,其人其事留存青史,彪炳千秋。这种爱国之情、报国之志、捐国之躯,历经千百年的淬炼,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强大的不朽灵魂和优良传统。可以说如果没有110年前无数辛亥革命志士的抛头颅、洒热血,就不会孕育出中华民族觉醒的五四运动。回眸110年前辛亥期间,无数革命先烈前赴后继、英勇献身的感人事迹,让我们的心灵深感震撼和自励,辛亥精神不死,辛亥精神将永远铭刻在中国革命历史的高耸丰碑之上。
著名作家沈从文先生在孩童时代,大约在他9岁时的那一辛亥年,就亲眼目睹了辛亥革命烈士悲壮牺牲后的血腥场面。沈从文先生在他的《辛亥革命的一课》中曾经回忆写道:“这一夜中城里城外发生的事情我全不清楚。等到我照常醒来时,只见全家中早已起身,各个人皆脸儿白白的,在那里悄悄的说些什么。我问‘爸爸,爸爸,你究竟杀过仗了没有?’‘小东西,莫乱说,夜来我们杀败了!全军人马覆灭,死了上千人!’正说着,高个儿叔父从外面回来了,满头是汗,结结巴巴的说:‘衙门从城边已经抬回了四百一十个人头,一大串耳朵,一十七架云梯,一些刀,一些别的东西。对河还杀得更多,烧了七处房子,现在还不许人上城去看……’于是我就在道尹衙门口平地上看到了一大堆肮脏血污人头。还有衙门口鹿角上、辕门上,也无处不是人头。从城边取回的几架云梯,全用新毛竹作成(就是把一些新从山中砍来的竹子,横横的贯了许多木棍),云梯木棍上也悬挂许多人头。我随后又发现了那一串耳朵,那么一串东西,一生真再也不容易见到过的古怪东西!现在却有那么一大堆血淋淋的从人颈脖上砍下的东西,革命算了,已失败了,杀戮还只是刚在开始……”正是那些众多被砍头颅、被割耳朵的辛亥革命先驱者的流血牺牲,才激愤了后来者们的前赴后继、继往开来、英勇斗争。
在辛亥革命之后的第八年,中国的大地上终于爆发了五四运动。五四运动不仅是一个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也是一个解放思想的伟大文化运动,在五四时期,进步知识分子举起民主与科学的旗帜,从思想、道德和文化方面对封建主义进行深刻批判,从而揭开了思想启蒙运动的序幕,五四运动也成为传承辛亥革命精神的伟大革命运动,这次革命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件。1939年5月1日,毛泽东同志曾在《五四运动》一文中写道:“二十年前的五四运动,表现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五四运动成为文化运动,不过是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种表现形式。由于那个时期新的社会力量的生长和发展,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出现一个壮大了的阵营,这就是中国的工人阶级、学生群众和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所组成的阵营。而在‘五四’时期,英勇地出现于运动先头的则有数十万的学生。这个五四运动比较辛亥革命进了一步的地方。”毛泽东同志在这篇文章中明确把“五四运动”的革命性质确定为“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并称之为比其同一时代稍早的资产阶段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进了一步的地方”最显著特点。就是20世纪初的中国,通过一系列的从“辛亥精神──五四精神”的传承与接力,使当时的新民启蒙、新民教育、新民觉悟、新民革命运动得到蓬勃发展,从而使得整个混朽中华“老大帝国”逐渐开始脱胎换骨,变得“少年进步了”。
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个人心得与感想【篇七】大凡现代中国的读书人都读过著名辛亥革命烈士林觉民所撰写的《别妻书》,尤其是那一段感人肺腑的永别话语:“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110年来这段100余字的决别留言,曾感动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无数正直的中国人。
林觉民(1886─1911),字意洞,号抖飞,福建闽侯县(今福州市)人。他在1911年得同盟会通知,从日本回国约集福建同志参加起义,在袭击总督衙门之役中不幸中弹被捕。在审讯中,林觉民慷慨陈辞,宣传建立共和的革命主张,痛斥清政府的专制统治,临刑谈笑自若,从容就义,年仅二十五岁。与林觉民一样的辛亥志士给我们后人们所留下的珍贵遗言还有许多许多,比如辛亥革命烈士方声洞在《诀别书》中劝慰他的父亲,要以“国事为心”,不必为儿子的死过分难过。他说:“男儿在世,不能建功立业,以强祖国,使同胞幸福,奋斗而死,亦大乐也。且为祖国而死,亦义所应尔。”方声洞烈士这番劝慰父亲的话,代表了千百万为国捐躯烈士的心声,他们赴死殉国时,都是以这种大义凛然的爱国主义精神为支柱的。再比如以“革命军中马前卒”为笔名的邹容烈士,在其所著二万余字的《革命军》一文中,深刻揭露清王朝专制统治,阐述民主革命主张,热情讴歌革命,他说革命是“天演之公例”,“世界之公理”,“顺乎天而应乎人”。他强调指出:“我中国今日欲脱离满洲统治者,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长存于二十世纪新世界上,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为地球上名国、地球上主人翁,不可不革命。”。他在《革命军》一文中还最早明确提出建立“中华共和国”,高呼“中华共和国万岁”,并于20岁时牺牲在狱中。1912年辛亥革命后,追认邹容为革命“大将军”称号。还有同样著名的女革命家秋瑾在被捕后,虽备受酷刑折磨而坚贞不屈,她写下《绝命书》说:“虽死犹生,牺牲尽我责任;即此永别,风潮取彼头颅。”之后,她大义凛然地赴绍兴轩亭口英勇就义。孙中山先生亲自为秋瑾烈士书写了巨幅挽幛,以沉痛悼念这位辛亥革命的巾帼英雄。更有辛亥烈士李德山和陈更新在临刑就义前分别大声说:“大丈夫为国捐躯,分内事也”;“杀身成仁,古有明训,请速死我!”正是由无数象林觉民、方声洞、邹容、秋瑾、李德山、陈更新这样众多的辛亥革命热血志士前赴后继、英勇献身,才换来了整个中华民族跨入了民主共和的新纪元。
孙中山先生对辛亥年的黄花岗起义给予了高度评价,1921年12月在《〈黄花岗烈士事略〉序》中,孙中山先生沉痛悼念说:“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已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队伍役并寿。”鲁迅先生也特别撰写了一篇题为《黄花节的杂感》一文,后收入《而已集》。他说:“这次起义虽然失败〔注:特指1911年4月27日(辛亥年3月29日)的广州起义〕,但当年十月就是武昌起义,第二年,中华民国便出现了,于是这些失败的战士,当时也就成为革命成功的前驱”。辛亥革命虽然没有完全推翻半封建、半殖民的统治,但由于辛亥革命的爱国主义浴血精神,雄健了“少年中国”的刚健之心,并且使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得到广泛传播、深入人心,此时“新民启蒙与少年中国”的民族觉醒已经到来,所以讲辛亥革命为中国后期革命运动开辟了一个“新民启蒙、新民觉醒、新民教育”的先河。
推荐访问:辛亥革命 感想 周年 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个人心得与感想(7篇) 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个人心得与感想(7篇)2022 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的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