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年春节手抄报资料3篇(2023年)

时间:2023-04-16 08:50:07 来源:网友投稿

鸡年春节手抄报资料1  春节,*人最重要的节日。是*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人所独有的节日。鸡年春节手抄报资料2  在古代的农业社会里,大约自腊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妇们就要忙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鸡年春节手抄报资料3篇(2023年),供大家参考。

鸡年春节手抄报资料3篇(2023年)

鸡年春节手抄报资料1

  春节,*人最重要的节日。是*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人所独有的节日。

鸡年春节手抄报资料2

  在古代的农业社会里,大约自腊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妇们就要忙着张罗过年的食品了。因为腌制腊味所需的时间较长,所以必须尽早准备,我国许多省份都有腌腊味的习俗,其中又以广东省的腊味最为著名。

  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年糕的口味因地而异。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黄米制成的红枣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河北人则喜欢在年糕中加入大枣、小红豆及绿豆等一起蒸食。山西北部在内蒙古等地,过年时习惯吃黄米粉油炸年糕,有的还包上豆沙、枣泥等馅,山东人则用黄米、红枣蒸年糕。北方的年糕以甜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干脆沾糖吃。南方的年糕则甜咸兼具,例如苏州及宁波的年糕,以粳米制作,味道清淡。除了蒸、炸以外,还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汤。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猪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细,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

  饺子,北方年夜饭有吃饺子的传统,但各地吃饺子的习俗亦不相同,有的地方除夕之夜吃饺子,有的地方初一吃饺子,北方一些山区还有初一到初五每天早上吃饺子的习俗。吃饺子是表达人们辞旧迎新之际祈福求吉愿望的特有方式。按照我国古代记时法,晚上11时到第二天凌晨1时为子时。“交子”即新年与旧年相交的时刻。饺子就意味着更岁交子,过春节吃饺子被认为是大吉大利。另外饺子形状像元宝,包饺子意味着包住福运,吃饺子象征生活富裕。

  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饺子皮,再用皮包上馅,馅的内容是五花八门,各种肉、蛋、海鲜、时令蔬菜等都可入馅,正统的饺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捞起后以调有醋、蒜末、香油的酱油为佐料沾着吃。也有炸饺子、烙饺子(锅贴)等吃法。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饺子,话新春,其乐融融。

  元宵,元宵节,道教称之为“上元节”。据元代伊土珍《(女+郎)环环记》引《三余帖》记:嫦娥奔月后,羿思念成疾。正月十四日夜忽有童子求见,自称为嫦娥之使,说:“夫人知君怀思,无从得降,明日乃月圆之候,君宜用米粉作丸,团团如月,置室西北方,叫夫人之名,三夕可降而。”羿如法而行,嫦娥果然降临。可见元宵节吃元宵,是取“团团如月”的吉祥之意。

  明代时,元宵在北京已很常见,做法也与今天无异。清代康熙年间朝野盛行“八宝元宵”、马思远元宵。民国初年还有*因元宵与“袁消”音同,故下令禁喊元宵之事。元宵用面除江米面外,还有粘高梁面、黄米面等。馅则有桂花白糖、山渣白糖、什锦、豆沙、枣泥等。形制上,或大若核桃,也有小如黄豆的“百子汤元”,还有实心圆子和薄皮的“碌皮汤园”。

鸡年春节手抄报资料3

  有一年,世上大乱。玉帝得知后,降下御旨:要派一位大神去管理人间的衣食住行。可是,没有神仙肯接旨。

  2017春节手抄报图片大全无水印

  这时候,南天门外传来一声吆喝:“这差事*啦!”抬头看时,是光头顶、胖乎乎、笑哈哈的弥勒佛。 却说这弥勒佛来到人间,第一件事就是让人们过一个痛快年,吃好的,穿好的,不干活。他还要大家把各路神仙都请到,香箔纸锞,准备齐全。到了初一,家家都要起五更,放鞭炮。

  这样又过了几天,到了初五,天刚蒙蒙亮,忽然传来一阵吵闹声。吵闹者是姜太公的老婆(专管茅房、粪土的脏神),正在跟弥勒佛吵架呢。原来,人们请神仙时把她给忘了。弥勒佛只好说:“这样吧!今儿是初五,让人们再为你放几个炮,包一次饺子,破费一次吧!”——这就是“破五”的来历。

  不想这几声炮响传到天宫,玉帝以为人间又出了什么事,便派财神去察看。财神来到人间一看,到处都是香箔纸锞,高兴得就忘了回去。

  玉帝等啊等,财神还是没有回来,便亲自到人间察看。他一看,人们啥活都不干,非常生气,召来弥勒佛喝道:“你怎么尽让人们吃好的,穿好的,不干活?”

  弥勒佛笑嘻嘻地说:“你要我管人们的衣食住行,可并没有叫我让人们干活呀!”玉帝一想,也对,既然已经这么办了,那一年只能有此一次,开春以后就要下地干活。

  从那以后便留下了旧例,一年有一次春节。

 

  *历代的春节的日期并不一致:

  夏朝用孟春的元月为正月。

  商朝用腊月(十二月)为正月。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规定以十月为正月,汉朝初期沿用秦历。

  汉武帝太初元年,即公元前104年,天文学家落下闳等人制订了《太初历》,将原来以十月为岁首改为以孟春正月为岁首,后人在此基本上逐渐完善为我们当今使用的阴历(即农历),落下闳也被称为“春节老人”。此后*一直沿用夏历(阴历,又称农历)纪年,直到清朝未年,长达2080年。


鸡年春节手抄报资料3篇扩展阅读


鸡年春节手抄报资料3篇(扩展1)

——鸡年元旦手抄报内容—元旦手抄报资料 (菁选3篇)

鸡年元旦手抄报内容—元旦手抄报资料1

  “元”有初始之意;“旦”指天明之时。一九四九年全国*将阳历1月1日确定为“元旦”。下面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元旦手抄报,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鸡年元旦手抄报内容—元旦手抄报资料2

  *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文史学家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宋代吴自牧《梦粱录》卷一“正月”条目:“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的《扬都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一篇《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 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元朔”。我国在发掘大汶口文化遗物中,发现一幅太阳从山颠升起,中间云烟缭绕的图画。经考证,这是我国最古老的“旦”字写法。后来,在殷商的青铜器铸铭上,又出现了被简化的“旦”的象形字。“旦”字是以圆圆的太阳来表示的。“日”下面的“一”字表示地*线,意为太阳从地*线上冉冉升起。

  *元旦历来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在汉语各地方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

  元旦,《书·舜典》中叫“元日”,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一篇《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元朔”。我国历代元旦的月日并不一致。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以十月初一日为元旦,自此历代相沿未改(《史记》)。汉武帝太初元年时,司马迁创立了“太初历”,这才又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和夏代规定一样,所以又称“夏历”,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建立,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定正月初一(元旦)为春节,而以西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

  在当代,元旦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自西历传入我国以后,元旦一词便专用于新年,传统的旧历年则称春节。 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的统治,建立了*。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开会,决定使用公历,把农历的正月初一叫做“春节”,把公历的1月1日叫做“元旦”。不过当时并未正式公布和命名。 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

  今天所说的“元旦”,是新*成立前夕的公元1949年9月27日,*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法”,即是我们所说的阳历,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至此,元旦才成为全国人民的欢乐节日。

鸡年元旦手抄报内容—元旦手抄报资料3

  古代*的元旦日,并非如今通用的“格列历”——公历的一月一日。从殷代定农历十二月初一为岁首,到汉代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曾有多次反反复复的改变。到民国时孙中山于1912年1月初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时为“顺农时”、“便统计”,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改公历1月1日称为岁首“新年”,但仍称“元旦”。直到*后中央人民*颁布统一使用“全国年节和纪念日放假办法”,将公历1月1日规定为元旦节,并决定全国在此节放假一天。同时为区别农历和公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前后,因此改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

  “元旦”的“元”,指开始,是第一的意思,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线。“旦”即太阳从地*线上冉冉升起,象征一日的开始。人们把“元”和“旦”两个字结合起来,就引申为新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元旦一词最早始于三皇五帝,唐房玄龄等人写的《晋书》上载:“颛帝以孟春正月为元,其时正朔元旦之春。”即把正月称为元,初一为旦。南朝梁人兰子云的《介雅》诗也云:“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

  还有个传说,是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把“天子”的皇位没传位于儿子,而是把皇位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尧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历代皇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以及众多的“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晋代诗人辛兰曾有《元正》诗:“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记述元旦庆贺情景。

  在民国以后虽然定1月1日为新年,当时只有机关、学校以及外国经营的"洋行大商号等才放假1天,老百姓并不承认,仍延承古时旧习以农历初一为新年,因此老北京的街市上与民间均没有什么欢庆活动。*后将1月1日岁首改称为“元旦”节后,*仍按照几千年来使用的农历历法按农时节令,在立春前后冬闲时期的“春节”放假三天,民间办“庙会”等欢庆,传承百姓的心愿和千百年的民俗。


鸡年春节手抄报资料3篇(扩展2)

——鸡年春节手抄报内容资料 (菁选2篇)

鸡年春节手抄报内容资料1


春节手抄报图片1

春节手抄报图片2

春节手抄报图片3

鸡年春节手抄报内容资料2

  祝你新的一年万事顺利、好运连连除夕之夜)送去水果一篮:一个开心果,两朵幸福花,三颗长寿桃,四片*安橘,五粒健康豆,六瓣吉祥瓜!祝你新的一年万事顺利、好运连连,新年快乐!

  除夕喜滋滋,新年更快乐新年的脚步越走越近,值此除夕之际,希望我最牵挂的你:穿的暖洋洋,吃的香喷喷,笑的乐陶陶,身体强壮壮,除夕喜滋滋,新年更快乐!

  别说我无情无义,好歹我也传了条一角钱的短信,不惜浪费电池的电力,顶着被电磁波辐射的生命危险,这样不考虑后果就是要给你拜个年!新年好!

  新春《论语》:除夕拜年,不亦乐乎?不送红包,不亦君子乎?情谊时习之,问候常达之,不亦挚友乎?子曰:手机一响,胜过黄金万两,此致敬礼!

  跟你当这么久的朋友,你一直都很关心我,我却时常给你添麻烦,真不知该怎么报答你所以下辈子作牛作马我一定会拔草给你吃的兄弟,新年快乐!

  告诉你一个治疗颈椎病好方法!那就是低头与抬头连贯运动。来试试!低头,抬头,低头,抬头…好了,谢谢你拜年,呆会给你压岁钱。

  来来来,废话不多说了,春节就在眼前。燃一束礼花,绽放好运给你;开一个红包,喜庆祝福给你;道一个万福,合家欢乐给你;发一条短信,真情友谊给你。

  地球是圆的,甘蔗是甜的,我的短信是花了一毛钱的,祝你春节快乐不是说着玩的,心意是实实在在的,转发是非常灵验的,这绝对是经过科学论证和专家推荐的!

  朕一般不轻易给人发短信,收到朕的短信之人,必是患难与共或相濡以沫之人,故叩头三拜,三呼万岁后就*身吧!过年了,朕在此祝你新年快乐,别的没啥,就是朕挂念你了,退下吧!

  我以涮羊肉的温暖,水煮鱼的热烈,白灼虾的鲜美,咕老肉的甜蜜,拉条子的宽广,发面饼的博大,向你表示真诚的祝福,祝你新的一年,快乐幸福!


鸡年春节手抄报资料3篇(扩展3)

——春节手抄报图片鸡年

春节手抄报图片鸡年1


2017鸡年春节手抄报设计图1
鸡年春节手抄报资料3篇(扩展4)

——*春节手抄报资料3篇

*春节手抄报资料1

  节日起源

  关于春节的起源有说法诸多,其中有几种较具代表性的说法,春节源于腊祭、源于巫术仪式说、源于鬼节说等, 其中最被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由虞舜时期兴起。

  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继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

*春节手抄报资料2

  春节历法

  【春节时间】

  春节的时间(农历正月初一)在公历1月21日至2月21日之间游动。“最早的春节”(如1966年的1月21日)和“最迟的春节”(如1985年的2月20日)相差整一个月。根据历法计算,如果农历不进行人为调整的话,2319年2月21日将迎来“史上最晚春节”,此前春节最迟出现在公历2月20日,为1920年和1985年。

  【闰春节】

  闰春节,又称闰正月,从公元1645年使用历理置闰制开始,到公元2800年的1155年里,农历闰正月只发生6次,非常罕见,其年份分别是1651、2262、2357、2520、2539、2634 。

  【闰春节的过法】

  如果一年有闰正月,原则上春节过第一个正月的,到了闰正月的时候则不过节。当然,也有少数地区过完第一个正月的春节以后,到了闰正月的时候也过闰正月的春节,因为闰正月也叫正月,所以也把闰正月的初一也看做春节来过。

*春节手抄报资料3

  【节日活动】

  小年

  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又称“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日举行祭灶。小年是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和伏笔,其主要活动有两项:扫年和祭灶。除此之外,还有吃灶糖的习俗,有的地方还要吃火烧、吃糖糕、油饼,喝豆腐汤。

  传统习俗:祭灶、蒸花馍、写春联、吃灶糖、扫尘

  除夕

  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农历年的最后一天(月大为30日,月小29日),称之为“除夕”。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是人们辞旧迎新的日子。由于农历大月有三十天、小月只有二十九天,所以除夕的日期也就有廿九、三十的不同了。但是这一天常常不论是二十九还是三十,习惯上都被称为“大年三十”。除夕晚上全家人团圆吃年夜饭,年夜饭以后有发压岁钱和熬年夜的习俗、周、秦时期每年将尽的时候,皇宫里要举行“大傩”的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称为“逐除”,后又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即大年夜。

  传统习俗:置天地桌、吃年夜饭、接神、踩祟、接财神

  正月初一

  正月初一是“鸡日”,原名“元旦”,“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正月初一还有上日、正朝、三朔、三始等别称,意即年、月、日三者的开始。

  传统习俗:开门炮仗、拜年、占岁、饮屠苏酒、聚财

  正月初二

  正月初二是“狗日”,这一天(北方地区为正月初三),嫁出去的女儿们便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女儿回娘家,必备办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邻里乡亲,一如过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个女儿的,而这些女儿又不在同一天归来,那么,就要来一个分一次,礼物颇薄,四块饼干而已。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却甚浓,真正的是“礼轻情意重”,它表达了姑娘对乡亲的切切思念。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儿,当姑母的必须再掏腰包,尽管在初一日给压岁钱时已经送了,可这一次意义不同。这习俗,潮汕人称为“食日昼”。顾名思义,仅仅是吃中午饭而已,女儿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

  传统习俗:祭财神(北方)

  正月初三

  正月初三是女娲造猪的日子,故称“猪日”,在这一天里,人们习惯不杀猪,如果当日天气好,则当年的猪会长得膘肥体壮,主人家自然喜上眉梢。

  传统习俗:烧门神纸

  正月初四

  正月初四是女娲造羊的日子,故称“羊日”。在这一天里,人们不能杀羊,如果天气好,则意味着这一年里,羊会养得很好,养羊的人家会有个好收成。

  传统习俗:迎神接神,接五路,吃折罗,扔穷

  正月初五

  财神

  正月初五是“牛日”,俗称破五。

  民间有吃饺子的习俗,寓意着招财进宝。按照旧的习惯要吃“水饺子”(北方叫“煮饽饽”)五日,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三两天,有的隔一天一吃,然而没有不吃的,古时从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户都如是,就连待客也如此。妇女们也不再忌门,开始互相走访拜年、道贺。新嫁女子在这一天归宁。 民俗一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一说破五这一天不宜做事,破五习俗除了以上禁忌外,主要是送穷,迎财神,开市贸易。

  传统习俗:祭财神(南方)、送穷、开市

  正月初六

  正月初六是“马日”,在这一天要送穷。

  传统习俗:送穷,启市

  正月初七

  正月初七是人日,亦称“人胜节”、“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等。传说女

  送火神(14张)

  娲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汉朝开始有人日节俗,魏晋后开始重视。古代人日有戴“人胜”的习俗,人胜是一种头饰,又叫彩胜、华胜。从晋朝开始有剪彩为花、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来贴屏风,也戴在头发上。此外,还有登高赋诗的习俗。唐代之后,更重视这个节日,每至人日皇帝赐群臣彩缕人胜,又登高大宴群臣。如果正月初七天气晴朗,则主一年人口*安,出入顺利。

  传统习俗:熏天、吃七宝羹、送火神

  正月初八

  传说初八是谷子的生日。这天天气晴朗,则这一年稻谷丰收,天阴则年歉。

  传统习俗:顺星、放生祈福


鸡年春节手抄报资料3篇(扩展5)

——欢度春节手抄报的资料 (菁选3篇)

欢度春节手抄报的资料1

  春节是*人民的传统节日,出门在外的人们回到家里和亲人们欢聚一堂,晚上在一起看看电视、讲讲在外面的经历,腊月二十六也是新年前的最后一集市了,人们结伴去集市上买鞭炮、新衣服、蔬菜,集市上热闹非凡,服装店里人们拥挤的水泄不通。

  大年三十的傍晚人们在家里放起了鞭炮、礼花弹、开天雷,礼花弹飞向漆黑的夜空炸火光,像一朵鲜花在空中绽开;外面锣鼓其声,有的在家里看看联欢晚会,迎接新年的到来。初一的早上鞭炮声打破了夜晚的宁静,新的一天开始了人们5:00多就起来到别人家里拜年,下午人们看着重播的`联欢晚会,手里包着饺子,小朋友们在外面玩耍等着爸爸妈妈包完饺子带他们去放风筝,到广场去看看,快看有一个年轻人正在放风筝,风筝飞入天空中像翱翔在天空中的雄鹰展翅飞翔。初二,人们像勤劳的蚂蚁到亲戚、朋友家里拜年去了……初八人们开始了忙碌新的生活,有去外地上班的、有到外面打工的,孩子们也回到了熟悉的校园开始了学习

欢度春节手抄报的资料2

  守岁是*民间在除夕的习俗,又称照虚耗、熬年、熬夜。指在除夕夜一家人团聚,熬夜迎接农历新年的到来。

  古时守岁,不同的人“守”的含义不同:上了年纪的人守岁,是“辞旧岁”,为的是守住即将过去一年中的最后时光,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一方面是对新的一年的期盼,另一方面是为了和父母长辈一起守住时光,为父母长辈延年益寿。

  守岁,是对将逝去旧岁的留恋,也是对将到来新年的满怀希望。

  年三十守岁,俗名熬年。为什么称作熬年呢?汉族民间世世代代流传着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相传,在远古的洪荒时代,有一种凶恶的怪兽,人们叫它年。

  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年兽就要从海里爬出来伤害人畜,毁坏田园,降灾于辛苦了一年的人们。人们为了躲避年兽,腊月三十晚上,天不黑就早早关紧大门,不敢睡觉,坐等天亮,为消磨时光,也为壮胆,他们就喝酒。等年初一早晨年兽不再出来,才敢出门。人们见面互相拱手作揖,祝贺道喜,庆幸没被年兽吃掉,这样过了好多年,没出什么事情,人们对年兽放松了警惕。

  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兽突然窜到江南的一个村子里,一村子人几乎被年兽吃光了,只有一家挂红布帘、穿红衣的新婚小两口*安无事。还有几个童稚,在院里点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红,竹子燃烧后啪啪地爆响,年兽转到此处,看见火光吓得掉头逃窜。此后,人们知道年兽怕红、怕光、怕响声,每至年末岁首,家家户户就贴红纸、穿红袍、挂红灯、敲锣打鼓、燃放爆竹,这样年兽就不敢再来了。在《诗经·小雅·庭燎》篇中,就有庭燎之光的记载。所谓庭燎就是用竹竿之类制作的火炬,竹竿燃烧后,竹节里的空气膨胀,竹腔爆裂,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这也即是爆竹的由来。

  可是有的地方,村民不知年兽怕红,常常被年兽吃掉。这事后来传到天上的紫微星那儿,他为了拯救人们,决心消灭年兽。有一年,他待年兽出来时,就用火球将它击倒,再用粗铁链将它锁在石柱上。从此,每到过年,人们总要烧香,请紫微星下界来保*安。

欢度春节手抄报的资料3

  灶王奶奶的传说

  在河北省沧州一带,年年夏历腊月,家家户户都从二十三这天一直忙到三十。三十晚上还要熬夜,叫做“守岁”。这个风俗,跟灶王奶奶有关。

  玉皇大帝的小女儿贤惠善良,很同情天下的穷人。她偷偷地爱上了一个给人家烧火做饭的穷小伙子。玉皇知道后十分恼怒,就把小女儿打下凡间跟着穷小伙子受罪。王母娘娘同情女儿,从中讲情,玉皇才勉强地给穷小伙封了个“灶王的职位”。穷小伙成了家家户户的“灶王爷”,玉皇的小女儿自然就成了“灶王奶奶”了。

  灶王奶奶深知百姓的疾苦,就常常以回娘家探亲为名,然后从天上带些吃的、喝的、穿的、用的东西回来分给穷百姓们。玉皇本来就嫌弃穷女婿和小女儿,又听说小女儿从天上往回带东西,非常生气,就规定只准他们每年腊月二十三日回天宫一趟,其余时间不准回天了。

  第二年,眼看快过年了,可是穷百姓们还是缺这少那的,有的连锅盖都揭不开了。然后灶王奶奶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腊月二十三到了,她打算回娘家去给穷百姓们要点吃的东西回来。可是,自己家里连点面星星也没有了,路上没干粮咋办哪?百姓们知道后,就你凑一把我凑一把地弄了些面,然后烙了两张饼,给灶王奶奶带着上路了。

  灶王奶奶回到天上,向玉皇大帝讲了人间苦情,然后可玉皇大帝不但不同情,还嫌女儿带回一身穷气,让她当晚就回去。灶王奶奶气得立即就要走,转念一想,不行,两手空空回去怎么向百姓们交待呀?再说,也不能便宜了狠心的父亲。这时,正好王母娘娘也过来相留,她便顺势说:“俺不走了,明天扎把扫帚带回去扫扫穷气。”

  二十四这天,灶王奶奶正在扎扫帚,玉皇来催她快回去。她说:“催啥哩,眼看要过年了,家里没有豆腐,明日俺要拐豆腐哩。”

  二十五这天,灶王奶奶正在切豆腐,玉皇又来催她快点回去。她说:“催啥哩,明天俺还要割肉哩!”

  二十六这天,灶王奶奶刚割了肉,玉皇再次催她快回去。她说:“催啥哩,家里穷得连只鸡都养不起,明天俺还要杀鸡哩!”

  二十七这天,灶王奶奶正在杀鸡,玉皇又来催她快点回去。她说:“催啥哩,路上带点干粮,明天俺还要发面蒸馒头哩!”

  二十八这天,灶王奶奶正蒸馒头,玉皇又来催她快点回去。她说:“催啥哩,过年要喝喜酒,明天俺还要去打酒哩!”

  二十九这天,灶王奶奶刚打酒回来,玉皇又来催她快点儿回去。她说:“催啥哩,俺们一年到头连顿饺子都吃不上,明天俺还要包饺子哩!”

  三十这天,灶王奶奶正包饺子,玉皇大帝大动肝火,然后要她今日必须回去。灶王奶奶准备的东西差不多了,就没有多说话,只是舍不得离开王母娘娘,一直捱到天黑才离开天宫。这天夜里,家家户户都没有睡觉,等着灶王奶奶回来。人们一看灶王奶奶回来了,还带回好多过年的好东西,就都点起香火、纸码、鞭炮迎接灶王奶奶。这时候,正是除夕夜的五更天。

  人们为了纪念灶王奶奶,不忘她的恩德,然后夏历每年的腊月二十三要祭灶,三十夜里不睡觉,叫做“守岁”。也有叫做“熬百岁”的。这是为了等着迎接贤惠善良的灶王奶奶从天上回到人间来。这一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鸡年春节手抄报资料3篇(扩展6)

——英语春节手抄报资料 (菁选2篇)

英语春节手抄报资料1

Spring festival is coming.Spring Festival is o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s.People used to call it "the Lunar New Year".

It always starts between january the first and february the twentieth. Shortly before the festival ,Chinese people are busy shopping . They buy vegetables,fish,meat and new clothes and many other things.They clean the houses and decorate them.

春节到了,春节是*的传统节日,人们习惯上成作农历年.这个节日总是在每年的一月初到二月中旬之间. 春节前的一段日子,*人早早地开始买年货.他们买蔬菜.鱼和肉.新衣服和种种其他的东西.他们打扫房屋,把自己的家布置一新.

英语春节手抄报资料2

Spring Festival is the most important festival in China .

春节是*最重要的节日

It’s to celebrate the lunar calendar ‘s new year .

它是为了庆祝农历新年

In the evening before the Spring Festival ,families get together and have a big meal .

在春节前夜,家人聚在一起享用丰盛的一餐

In many places people like to set off firecrackers .

在许多地方人们还放鞭炮

Dumplings are the most traditional food .

饺子是最传统的食物

Children like the festival very much ,because they can have delicious food and wear new clothes .

孩子们非常喜欢春节,因为他们可以吃好吃的.东西和穿新衣服

They can also get some money from their parents.

他们也可以领到压岁钱

This money is given to children for good luck .

给孩子的这些钱是为了(来年的)好运气

People put New Year scrolls on the wall for good fortune .

人们也用贴年画的方式来乞求好运

The Spring Festival lasts about 15 days long .

春节持续近15天

People visit relatives and friends with the words “Have all your wishes ”.

人们拜访亲戚朋友时会送上一句"万事如意"


鸡年春节手抄报资料3篇(扩展7)

——感恩父母手抄报资料

感恩父母手抄报资料1

  1、慈善行及至亲,但不应仅此为止。——富勒

  2、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助,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漠。——狄更斯

  3、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4、慈母的心灵早在怀孕的时候就同婴儿交织在一起了。——狄更斯

  5、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费孝通

  6、父母的爱,为诸德之基。——英国

  7、母爱乃世界上最伟大的势力。——阿瑟·米

  8、尊敬自己的父母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所有人的父母长辈;爱护自己的孩子,从而推广到爱护所有人的孩子,做到这一点,统一天下就像在手掌心里转动东西那样容易。

  9、就是在我们母亲的膝上,我们获得了我们的最高尚、最真诚和最远大的理想,但是里面很少有任何金钱。——(美)马克·吐温

  10、君子有三乐,这三乐与治理天下没有关系。父母俱在,兄弟安好,一乐;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得到天下的好学生,然后教育他们,三乐。


鸡年春节手抄报资料3篇(扩展8)

——春节手抄报的资料内容

春节手抄报的资料内容1

  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說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1949年9月27日,新*成立,在*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俗称阳历年;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阴历年。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國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鸡年春节手抄报资料3篇(扩展9)

——母爱手抄报资料

母爱手抄报资料1

  母亲可谓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母爱是无私的,母爱是伟大的,我们应如何感谢和报答这份特殊的爱呢?

  母亲给予我们生命,让我们哭着就来到了这个世上,当我们来到母亲身边的时候,母亲露出了喜悦的表情,母亲是我们的启蒙老师,在我们刚出生不久的时候,母亲便不厌其烦的教我们学说话,学走路,慢慢的当我们学会的时候,第一句话叫出来“妈妈”的时候,那时我们的妈妈是多么的高兴。

  母亲就像一盏明灯,时刻为我们照亮人生道路上的黑暗;母亲还像马路岔口的路标,指引我们该往哪里前进。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渐渐长大了,在不知不觉中,十几年过去了,就在这十几年里,我们在母亲那无微不至的关怀下,生活了十几年,慢慢长大*了,但是,你知道在她背后所付出的辛勤和汗水有多少么?在我们不顺心的时候和父母顶嘴的时候,她有多么的难受,她有多么的伤心,想一想,是谁在这十几年里抚养我们长大,是谁在这十几年里日夜操劳的为了我们能过的更好,她就是我们伟大的母亲,当你想到这里的话,你还有什么理由可以去顶撞她,当你顶撞她的时候,难道你的心里就没有一点愧疚吗?

  记得有一首赞美母亲的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是赞美母亲对子女那无私,伟大的爱。

  我们应该感谢母亲,母亲生我养我,含辛茹苦。我看过这样一个电视剧,里面有一个母亲为了保护她的儿子,在车祸发生的瞬间把儿子抛得远远的,自己却撞向了通往地域的车。这足以证明母爱的伟大。

  在母亲的生日的时候,你可记得对母亲说一声生日快乐,可能有的人连母亲的生日是哪天,然而在你的生日的时候,母亲哪一次不是为你做一桌可口的饭菜,祝福你健康成长呢?你可知道,母亲为了让你高兴,在让你高兴的背后,她又留下了多少汗水吗?

  当我们一回家就吃上可口的饭菜的时候;当房间总是被默默整理的时候;当我们穿着干净的衣服上学的时候。我们是否像习惯于阳光的抚育一样习惯母爱的滋润呢?在心安理得地接收的同时,又有多少人想到应该去怎样回应那一份亲情?没想到今日的母爱,地位竟如此尴尬,这正是因为我们的目光聚焦于校园,聚焦于游戏,聚焦于娱乐圈,以至忘记了报答近在身边的母爱,幸好我们都忘记了,却有人没忘记。

  提到感动中国,很多人都会想起姚明,但有一个名字也同样应当记住,那就是田世国。为了让母亲不再受痛苦的折磨,他毅然捐出了自己的肾,在忍受巨大痛苦的同时,他这么说道:“只要母亲活着,就是我最大的动力。”若是他的母亲听到了这句话,想必会热泪盈眶吧。田世国这一壮举,足可以与古人舍生取义相媲美,而反观并不需要以肾救母的我们,又应用什么方式去报答母爱呢?也许我们可以从小时做起,下班后的一句问候,能使母亲感到温暖;热乎乎的一杯清茶,能清凉母亲的心;面对面的一次闲聊,能够化解母亲的疲劳。你可能认为这些都太微不足道了,根本不能表达什么,没错,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如果持之以恒,这涓涓小流将汇成爱的.汪洋大海。


鸡年春节手抄报资料3篇(扩展10)

——生态文明手抄报资料

生态文明手抄报资料1

  1.保护碧水蓝天 营造绿色家园

  2.从我做起,保护环境,建设美好家园。

  3.幸福生活不只在于丰衣足食,也在于碧水蓝天。

  4.善待自然千秋业 *衡生态万代功

  5.谁道群生性命微一样骨肉一样皮。

  6.贯彻科学发展观 创建绿色生态社区

  7.争做环保使者,共创生态文明。

  8.人人参与环保 共创绿色世纪

  9.环境关系你我他,保护环境靠大家。

  10.环境就是你的“脸”,人人要学会爱护。

  11.人人播撒绿色爱 处处享受环境美

  12.打造生态家园,构建和谐社会

  13.保护环境是责任,建设生态是美德

  14.杨柳散和风青山淡吾虑。

  15.手拉手创建生态区,心连心关爱新家园。

  16.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17.破坏环境,祸及千古;保护环境,功盖千秋。

  18.仁爱及物慈悲为怀。

  19.垃圾回收,保护地球,举手之劳,参与环保。

  20.改善生态环境 营造绿色家园

  21.传播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

  22.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民共建绿色生态县。

  23.让大气更清新,让天空更蔚蓝,让河山更碧绿。

  2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5.生态是资源,生态是财富,生态是竞争力

  26.倡导文明生活方式,树立环保消费观念。

  27.保护生态环境 倡导文明新风

  28.保护碧水蓝天,营造绿色家园。

  29.全心全意保护生态环境,同心同德创建清洁乡村。

  30.青山绿水蓝天 共创美好人间

推荐访问:鸡年 春节 手抄报 鸡年春节手抄报资料3篇 鸡年春节手抄报资料1 鸡年手抄报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