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历史景点观后感合集,供大家参考。
南京地处中国东部、长江下游、濒江近海,是中国东部战区司令部驻地,是国务院规划定位的长三角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门户城市,也是东部沿海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战略交汇的重要节点城市。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历史景点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历史景点的观后感1今天我随乐学小记者团一起参观总统府,虽然无数次的经过这里,却一次也没进去过,说来真是遗憾,所以我早早地从家出发,直奔目的地——总统府。
到了总统府,远远望去,庄重的大门上面镶嵌着“总统府”三个金光闪闪大字,显得格外耀眼。往里走,鲜花、绿树、装点着古朴、幽静、充满民国风格的建筑。顺着印满历史痕迹的青砖路向前走,会看到四根红柱子,上面有一块匾额,写着“天下为公”四个大字,“这就是孙中山的题词,也是他一生追求的理想。”老师一边走一边向我们介绍。我们也是一个个伸长脖子,竖起耳朵认真地听着,生怕漏掉了一个字。
走过精致的长廊,我们来到了子超楼,这是总统府的主要建筑。孙中山先生曾在这里担任了93天的临时大总统。楼里面有很多办公室,最重要的是总统办公室,是孙中山先生办公的地方,蒋介石也曾在这里办公。总统办公室陈设虽然简单,但显得很优雅。子超楼内的电梯上方有一个像闹钟一样的显示楼层的机器,这个在现在的电梯从没有见过,同学们都觉得很有趣。大家一边走一边还在谈论着这个电梯,不知不觉就来到了孙中山纪念馆,这里陈列着许多有纪念价值的图片和资料。让我们对孙中山一生的事迹有了大概的了解。我们看到了中国革命的进程是如此的艰难不易,新中国的诞生更是无数仁人志士的鲜血和不懈努力换来的。
在纪念馆里,我们还看到许多从来没见过,也没听说过的东西,每一样都有一段故事,导游阿姨的讲解非常生动,叫我们每位小朋友都好像身临其境。感觉我们已经经历了清代,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和新中国这四个时期。
出了纪念馆,我们来到煦园休息,这是总统府的“后花园”,煦园虽说不是很大,但里面的风景很优雅。亭台沿着湖泊而建,小桥曲曲折折别有一番风味。
快乐的时间总是过得那么飞快,一晃我们参观了近三个小时,老师也告诉我们此次活动要结束了,真是有点依依不舍。
这次参观总统府,我对中国近代历史有了更多的了解,真是受益匪浅。离开的时候我不断的回头看着,在我的心中,这座融入了中西文化,承载着几十年的历史文明的革命圣地显得更加的庄严肃穆了。也让我们知道,落后就要挨打,少年强则中国强,所以我们要用知识武装自己,做个对祖国对人民有用的人。
关于历史景点的观后感2今天上午,连续几天暴雨后的周日清晨,空气清新怡人,人们的心情也格外舒畅。我们全家一起到南京东郊的中山陵风景区享受夏日的清凉。行走在两边苍翠掩映的大道上,中山陵风景区真是一片绿色的海洋,花草树木葱翠碧绿,生机盎然。深深的呼吸一口清新的空气,是那么的清新怡人。
只要来到这里,哪怕是心情跌落到谷底的人们都会瞬间从谷底飞回到山顶上。进了中山陵风景区,我们比赛着爬上392级石阶到达了孙中山爷爷的塑像前,欣赏紫金山的雄伟壮观和秀丽风景!然后,我们又来到了美丽的音乐台,这里又是另一番别致的景象。
环形的音乐台广场上,成千上万的“和平使者”——白鸽纷飞在绿色的草坪上,它们像可爱的天使,有着一双水灵灵的“小宝石”,一身雪白的“大衣”,两只火红的爪子,这群鸽子呀,不怕人,只要有好吃的,人到哪,它们就跟到哪,有时还飞到人身上来找吃的,太可爱了。中山陵真是个美丽、壮观的旅游圣地,它是南京的“绿肺”。
正所谓: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我们一定要保护好我们城市的名片,我们的绿色家园!
关于历史景点的观后感3中山陵坐落于钟山脚下,钟山位于南京城东,古称金陵山,汉代始称钟山,自古被称为“江南四大名山之一”因山脊有紫色页岩,每当旭日东升,或残阳斜照,紫气升腾,变幻莫测,故又称为紫金山。中山陵始建于一九二三年,当我们沿着一条古树参天的林荫大道来到广场时,首先看到的是高大的三门石牌坊,上面刻有孙中山先生手书“博爱”两字,这两个字点出了孙中山先生博大的胸怀和崇高的理想。导游说,牌坊这类建筑在功能上主要是用来歌-功-颂-德的。石坊前广场上孙中山先生的立像英姿勃勃,摆动的手势好像正在发表关系国家命运的演说。蹬至台阶再到陵门,经过三百多余级台阶,不知不觉就到了中山陵的最高处。陵门以青色的琉璃瓦为顶,门额上是孙中山先生的手迹“天下为公”四个大字。祭堂有三道拱门,门楣上分别刻着“民族”、“民权”、“民生”的横批,往里走便看到大祭堂的两壁刻有关于孙中山先生的简介,黑壁金字,十分醒目。从侧门跨入墓室,只见中央砌有圆形的墓穴,雕有中山先生的卧像,据说当年孙先生在北京逝世后,由专车将灵柩运往到南京,于一九二九年六月一日在紫金山陵园举行大典。直至今日来瞻仰先生的人群还是络绎不绝。抬头望去,上面是绘有国民党党徽的陵顶,在灯光的照射下此地更加的庄严肃穆。
站在陵前高台上,就能看出整座中山陵在青山绿树的环抱之中。居高临下,把整个南京城尽收眼底,有这么开阔的视野,让人的心胸也宽阔了许多。我想,孙中山先生生前所创下的功绩是无与伦比的,所以后人才会建造规模如此宏大的陵墓来纪念他。不由想起刚才在陵门处看到的无字碑,那是孙中山先生不想把自己的伟绩刻在石碑上,后人自由评说。就更加深了对先生的敬佩。心中翻涌着中国近代史上那段风云变换的岁月,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理想之钟”应长鸣———游南京中山陵有感
在通往中山陵园附近的路途中,公路两旁矗立着整整齐齐的参天古树,名曰“法国梧桐”。凉风徐徐吹来,哗哗作响的梧桐树叶似乎在用最热烈的掌声欢迎着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游客。这时王导给我们解说到,这些树是当年宋庆龄女士为了迎接孙中山先生的灵柩,特意从法租界买的树苗栽种下来的。民-国时期的小树,如今长得如此粗壮而又枝繁叶茂,给人一种“大树脚下好乘凉”的感觉。其实它有着自己深刻的寓意:一方面古树的健在见证着孙中山先生与宋庆龄女士深沉持久的爱情故事,启示后代要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珍惜爱情;另一方面也告诫我们年青一代不要忘掉历史,不要忘掉曾为中华民-国之崛起而呕心沥血的革命先辈们。
揭开了法国梧桐的神秘面纱,带着更多的思考和敬仰之情,我们走进了中山陵园。一座被严密茂盛的树丛层层覆盖的山城呈现在我的眼前,没有喧闹,没有繁华,一切树木与建筑都是那么的静谧与和谐。园内游客众多,老老少少,白皮肤黑皮肤的,三人一群,两人一伙的也有。然而,我却没有看到在陵园中嬉笑打闹的面孔,可见世人对孙中山先生的尊重和爱戴之情是多么地深切。
陵园的主路是一直向上延伸的,途中我们经过“博爱”坊,“天下为公”雕像大厅,每到一处,导游详细周到的解说更是增强了我对孙中山先生的敬仰之情。孙中山先生生平的事迹一点点浮现在我的脑海中,一代伟人的不凡与崇高是如何做到的?联想到自己,作为一名大学生,身处一个和平安祥的年代,在追求和实现理想的过程中,激情和斗志被现实生活日益消磨殆尽,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啊!
当我们走到离墓室长达840多米的阶梯墓道之下时,从下向上放眼望去,一步一步地台阶笔直般通往中山陵墓,又直又高,听说是由392个石阶和10个平台构建而成。我准备利用体内蓄积的所有能量,一鼓作气攀登到墓室,然而每当我攀完几十个台阶,就得在一个平台上缓口气。最后当我们终于到达海拔高度为185米的中山陵墓时,回头望去,居然看不到一个墓道石阶,只剩下一块块平台,设计者的聪明智慧真是难以言表啊!攀登石阶的过程确实有些耗能,但这不是更能体现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曲折吗?每到一个平台,我都会想起孙中山先生的那句名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同时也让我深深领悟出这样一个道理:人生目标的实现是充满艰难和挫折的,只有当我们按着坚定的.步伐坚持不懈走下去的时候,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最后我们参观了孙中山先生的墓室,中央是一个圆形的大理石圹,墓圹正中是一具用汉白玉雕刻的孙中山先生平躺像,他的遗体就安放在这圆石圹里,并用钢筋水泥密封。整个陵像就像一口警钟,提醒后人不要忘记为祖国奉献自己的力量,要把革命先辈们那种忧国忧民、为国奉献的精神发扬光大。
有一句话是这样讲的,“是英雄把自己变成了英雄,是懦夫把自己变成了懦夫。”中山陵之行让我对这句话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孙中山先生是伟人,更是一名挽救中华民族命运的民族英雄,他的心路历程给了我深深的启示:只有把个人命运同祖国和民族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理想追求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联系在一起,通过努力学习、创造和奉献,我们才能创造出绚丽的青春。
关于历史景点的观后感4盛夏的南京炎热异常。走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广场上的我心里却如暴风雪侵蚀般寒冷。
踏入灰色高墙圈着的纪念馆,映入眼里的大广场上,是用碎小的石块建成的广场地面,人走在上面沙沙作响,1937年的冬天,逃难的人们踩在厚厚的积雪上发出的声响是否也是这种沙沙的声音呢?入眼四望,鲜有绿色,枯木枯石黑墙组成了主体。纪念馆正面石壁上的馆名为邓小平亲笔题写,“1937.12.13-1938.1”一行黑色大字,这是日军南京大屠杀的时间,中、英、日三种文字镌刻的一组黑色大字:“遇难者300000”,“0”,单单只看一个,这确实没什么,但是如果是一个三的后加上五个零时,而且是死难者的数目时,那种感觉是何等的触目惊心啊!一场巨大的历史灾难过后,倒下去的总是无数的亡灵。因其无数,再加上年深久远,往往就只剩下一个数字。南京大屠杀过去70年了,没准在很多人那里,这个大屠杀就剩下一个数字,一个据说30万的数字……
石壁右侧,是用三跟柱子,五个圆形组成的和平钟,它在默默的警示后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广场右侧是“冤魂的呐喊”主题雕塑,以当时没有被掩埋进去的尸体为主题,扭曲的人头,狰狞的面容,张开口却发不出生命的呼喊,无奈且无助的样子,后面是敞开的城门和城墙上的弹洞。青筋暴出,五指用力抓爬的手掌,能够从掩埋的深坑中爬出来吗?站在广场,心里竟然不知道该想些什么,说些什么,一切的想法都过于简单,一切的语言都难以表达心里的感触!头上是惨白的太阳,尽自己最大的力度在炙烤大地,真羡慕它,可以发威来表述心里的愤懑,哀痛!
进入呈平顶半地下墓室形的史料陈列厅内,一阵冷气扑面而来,可是,我难以找到舒适,却有一种阴冷、哀思的感觉随之而来,这里墙面也是以灰色为主题,没有生气的材料,营造了一种没有生气的氛围。整个身体被肃杀、哀怨、悲痛、愤怒等种种不明情绪所笼罩,心情也极其压抑。
沿着灰色石头砌成的阶梯拾极而下,进入序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镶嵌在江水中的汉白玉花环,花环前面是象征生命的“长明火”,每隔12秒,就会响起悠远的钟声,然后花环里出现一个遇难者的照片,花环的边上一万多张小照片时隐时现,像江水中不断浮现着落水的人,一闪一闪的。这些曾经的生命就是在这次惨绝人寰的屠杀中消逝的……序厅的两面墙体上雕刻着1万个遇难者名录,序厅顶部则以残破的城墙为背景,上面刻着中、英、日三国文字的“遇难者300000”,地面上则是星星点点的灯和长明火……凝重、肃穆,这是遇难者不屈生命的象征吗?馆内光线极暗,但依然可以看出和我们的名字一样的生命代号。屠杀,从来都是具体的,它是成千上万条鲜活的生命,现在这些生命以各自的名字出现在我们面前!这里人头攒动,却声息皆无。连不到六岁的女儿也是紧紧拉着我的胳膊,跟随人群缓缓移动……
在这座纪念馆现有馆藏文物史料超过一万件,主要陈列有:当年日军屠杀现场照片,历史档案资料,中外人士当年对这次历史惨案所写的纪实、报道和出版的专著、图书、报刊,至今尚健在的1000多位幸存者的名册、证言、证词和实物;当年屠杀南京军民的日军军官和士兵的日记、供词;崇善堂、红卐字会、红十字会等慈善团体掩埋尸体的照片、统计表、臂章证词以及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中国军事法庭对南京大屠杀主犯松井石根、谷寿夫审判的照片、判决书等。电影放映厅里正向观众放映《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历史文献纪录片。张张照片展示出曾经的血腥历史,件件实物告诉我们无法掩盖的滔天罪恶,串串文字好象都化作滴滴血泪在向世人控诉自己的冤屈……桩桩件件,黑色、白色,白色,黑色,血腥色……那段不堪回首的中国的国难史又一次展现在我们面前……
在展馆的尾厅部分,有一间不规则的半开闭屋子,屋子下边是清冽的水,而屋顶上每隔十二秒就会有一滴水从高空滴下,同时侧面墙上贴有遇难者遗像的灯光会亮起后再熄灭。这是因为在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中,平均每十二秒就会有一个中国同胞被杀害……12秒,何其短暂,滴答,滴答,水滴落下,生命被迫结束……
展馆外,二百二十二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脚印刻在铜板上永远地留在纪念馆内。其中脚印大多都有伤残,有的只有四个脚趾,有的只有三只,还有一位有一只脚。
其中,最为叫人触目惊心的是原址原貌展出的葬我同胞的“万人坑”。堆堆白骨,垒积成山。从骨型上可以看出来,这其中有只有几岁的儿童,有十几岁的少年,也有青年,有老年,有姑娘,有妇女,有老妪,有学生,有劳工,还有放下武器的民兵、军人,无数的百姓……其中一具颅骨上面,还保留着清晰的弹孔。种种姿势,俯,仰,侧,爬,曲,直……头颅和身体分开的,四肢不全的,几具甚至十几具摞在一起难以分清彼此的……它们似乎都在无声中向我们控诉着,呻吟着,呐喊着……告诉人们不要忘记这段不应该过去的过去。而这,只不过是当年30万遇难者中很小的一部分而已……一种难以形容的痛,在一点一点吞噬着我的心。思绪也不知怎的穿越了时空,我似乎看到了硝烟弥漫的战场,看到了无辜百姓惨死在敌人无情的炮火中,看到了积贫积弱中国在任人宰割、欺凌……女儿拉着我的手,“妈妈,快走吧,我好害怕,晚上会做噩梦的!”孩子啊,你可知道,不仅仅是你,这是我们全体中国人的真实的噩梦啊!七十年前,多少生灵在侵华日军的铁蹄之下成为冤魂……多少土地在侵华日军的炮火下变成焦土……
和“万人坑”紧连的是碑林,祭场,冥思厅。冥思厅室内水池铺贴黑色花岗岩石材,贮满清水,池内的烛灯与镜面黑色花岗岩交相映辉;十二米高的照壁上则安装了“让白骨可以入睡,让冤魂能够安眠,把屠刀化铸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让孩童不再惊恐,让母亲不再泣叹,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和平洒满人间”八句话,闪烁有光,直入人心。站在照壁前,我把这八句话念了一遍又一遍…
步出冥思厅玻璃幕墙后,便是和平公园。道路两侧清水涟涟,在微风里波光闪烁。南侧青山松柏、北侧胜利之墙浮雕,向远处望去,则是耸立的和平雕塑及水中的倒影,仿佛进入另一个世界,这是现实啊,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
战争的硝烟虽已熄灭了半个多世纪了,但是战争给人留下的痛却是骨铭心的。七十年前,侵华日军,在南京这座古城里所犯下的滔天罪恶,不会因时光的流逝而被历史所忘去;更不会因少数人的否认而被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所遗忘。相反,它会是一块明镜,时时刻刻发出耀眼的光茫,永永远远警醒着每一个有良知的人。“要记住历史,不要记住仇恨。”已故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李秀英的遗言醒目地显示在展厅展板上,道出所有爱好和平人们的心声。同时刻在我心里的还有当年曾无私救助中国平民的德国人约翰·拉贝的名言:“可以宽恕,但不可以忘却。”这黑色的记忆也将深深刻在我的内心,刻在幼小的女儿心中,刻在所有游览过此地的人们心中……
关于历史景点的观后感5那天,南京一直下着小雨,已是深秋。雨花台风景区很大,很寂静,很阴深。宛如外国的大坟场,庄严,肃穆。的确,它本身也是坟场,只是这片沉重的土地里溶解的是伟人的身躯和不朽的灵魂。
兜兜转转,反反复复地经过大大小小的湿石道,上面铺满的是法国梧桐的落叶,默默,也如当年的悲壮。两边是大大小小的墓碑,没有人的名字,或许里面的人也不想留下。轻轻地在辛亥革命墓冢前放下一支黄菊花,带着激动和敬仰向他们鞠了三个躬。然后默默地离开,不是带者哀愁,而是一股巨大的力量。
走了好远的路,鞠了好多个躬,也想了很多。最终脚下的大路还是把我引到了纪念馆的门前,顿时一股寒气在我的全身蔓延。我不是第一次来这,记忆中里面是乌云密布的。我畏惧里面那沉重忧伤的背景音乐。昏暗的灯光下,一张张无声的黑白照片的背后是一段段冤屈和惨淡。但是这一次我决心不再走马观花。
22年,国民党统治时期的阴霾;10万,在水深火热中挣扎的烈士。至今只留下1500个名字和144张暗暗的黑白照片。年轻导游小姐的讲解很深情,声音也很动人,或许这更是因为故事的本身。
别人都说母爱是伟大的,母亲为了孩子什么都可以割舍,什么都可以付出。那已有了三个月身孕的白丁香在牢狱中为什么如此坚决?投降,为了孩子?不屈,为了革命!当内心那作为母亲的内疚和革命的信念在交锋时,要作出抉择,远远比死的本身更为艰难。历史的那一天,一朵丁香花飘落在屠场,却带着勇敢和自信。此时导游小姐的声音嘶哑了,我想她并不是第一次。
文人,给人的感觉总是手无缚鸡之力的。眼前椭圆的像框上镶着一个文弱书生的头像。鼻梁上大大的黑眼镜架让双颊显得更加单薄。但是陈子涛,作为《文卒》的主编,从来不是弱者。或文笔或灵魂,比谁都有力量。身份的暴露在当时就意味着投降或是死亡。在黑暗的牢狱中,除了饥饿和寒冷,每一天还有三四次严刑拷打等着他。每一次回来,伤痕累累的他,没有半声呻吟,却总会说:“要活得像一个人。”人,我想这个字的本身就富含意义。其中,无论在历史还是今天,它都应该是不屈和坚定的。
黑白的印记是先辈22年来走过的沧桑和劫难,也是我们今天前进的导航。历史留下的是无声的碎片,但他们从来不沉默。
推荐访问:景点 观后感 合集 关于历史景点观后感合集 关于历史景点的观后感5篇 历史文化景点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