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首都高校师生同上一堂课》观后感心得(完整),供大家参考。
《首都高校师生同上一堂课》观后感心得
x ** 年 年 5 5 月 月 0 30 日晚,有幸参与观看《首都高校师生同上一堂课》央视特别栏目,本次课堂分为 4 4 个版块,分别是:一,立德树人; ; 二、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大学最鲜亮的底色; ; 三,做新时代的四有好老师; ; 四,做荷担时代重任的新青年。本来以为这又是一次言而无实的形式化教育,做好了接受它宏大而枯燥的准备,但是此次观影却给了我两大震撼,一是视处 频教学的模式新颖,让人真切感受到自己身处 1 21 世纪互联时代; ; 二是,视频内容虽然宏大却不乏真知灼见。
“团结起来,振兴中华”,教学从一开始就定下了一个昂扬 的基调,“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青年要知行合一做实干家“这样的口号也令在场青年热血沸腾,视频以 以 x ** 年 年 5 5 月 月 2 2 日***主题访问北京大学为引,首先抛出“立德树人”这一主题。
习**说,要把把立德树人作为检验一切高校工作成果的标准。而对立德树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中央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认为“立德树人”就是要求“学校要培养靠得住,有本事的人。”也有老师认为,立德树人要求老师立德才能树人,即举高老师,培养优秀教师,才能够培养出优秀人才,并且要确保立德树人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顺应时代的发展,又诞生出“双一流 ”与 985 、1 211 对应的称号,同样,对双一流老师和学生们也有不同的认识和期盼,或是认
为双一流学校应该有一流的设施,温暖的氛围,像家一样; ;或是认为双一流学校是可以寻找梦想的的地方。我择粗浅地认为,双一流学校教室要有一流的老师,一流的设施,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一流的人才,让大学生有归属感、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就像我们政法大学的佟丽华师兄,他创建中国政法大学准律师协会并且一直在孜孜不倦地为儿童等弱势群体提供帮助,这就应该是双一流大学培养人才的目标和方向。
在 马克思主义在 1 21 世纪的中国迸发出鲜亮的光彩。中国人民 大学靳诺指出,理解马克思主义离不开理解马克思这个人,必须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和思想特征。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世界观,也是一种方法论,具有鲜明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开放性,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 ; 既是理论的,也是实践的; ; 既是科学的,也是信仰的; ; 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而我们学习的《马原》课程也如是说。近日看了《青年马克思》这部电影,更是对靳诺老师的话产生共鸣,了解了马克思这个人,不仅对这个人产生了敬畏,对他的理论也更多了一分惊叹。在许多年后的今天,我们无法预测马克思主义是否能够长盛不衰,但是我们可以肯定, 在当下,马克思主义照亮了中国。
我一直很赞同,大学之大,不在于大楼,而在于大师。
在学校,老师的教育是塑造学生人格、培养学生科研学习能力的关键因素,所以老师的品行、教学能力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老师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教学者要做好学生学习的引路人,辅导员要做大学生成长的知心人。大学需要更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新时代“四有”好教师,让师生拥有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不仅要有四有好老师,在先前,我们也要求“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四有青年。我很欣赏一句话,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作为青年人,特别是一名新青年者,更加应该是朝气蓬勃、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的。我们要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做坚定的共产主义接班人,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做贡献。脚踏实地,勇往直前。
观影之后暂时的热血也许是虚幻的,落在笔下的文字也许也是不可靠的,唯有学习练得一身真本事是最实在的。马克思主义也许不是一时可以消化的,但是慢慢咀嚼总是会不断输出营养,对人有益处的。做优秀的共产主义接班人也许看起来是遥远的,但是却是有道路让你一步步通往目的地的。
推荐访问:《首都高校师生同上一堂课》观后感心得 上一 观后感 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