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四年级美术教案1 课题: 漂来漂去的小岛 课时: 1课时 课堂类型: 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学生用白色泡沫板材料制作作品,体验白色泡沫材料的特征。 2、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四年级美术教案,菁选3篇,供大家参考。
最新的四年级美术教案1
课题:
漂来漂去的小岛
课时:
1课时
课堂类型:
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学生用白色泡沫板材料制作作品,体验白色泡沫材料的特征。
2、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尝试使用各种材料进行创作。
教学重难点:
1、如何利用不同的材料来制作。
2、创作。
教具学具:
手工工具、泡沫板、彩纸等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教师通过图片或口头描述岛屿的特点,以及岛屿上的动植物的情况,鼓励学生大胆的联想。
二、发展阶段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畅谈作品的构思和设想。
2、作品可以由学生单独完成,也可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完成。
3、鼓励学生制作出不同形状,风格的小岛。也可以利用各种材料进行制作,激发学生创作愿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4、完成的作品,可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展示,评比。
三、收拾
最新的四年级美术教案2
教学目标
(1)感受古今中外的罐和壶的造型特点,了解有关器皿的文化,掌握简单制陶的技法。
(2)学会用多种形式和手法进行创作、表现出罐和壶。
(3通过欣赏各种罐和壶,体会其中的美学内涵,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能领略罐和壶的艺术美感,用多种形式表现罐和壶。
教学难点:能运用多种艺术的手段,表现出不同形式的罐和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女娲补天》的一段动画,收集古今中外的罐和壶的图片和介绍资料制成课件,一个陶罐和一个瓷壶。
学生准备:绘画用具,课前关于罐和壶的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思路:
(1)动画导入:
从《女娲补天》的动画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知道泥土是生命之本,伴随人类文明使用至今,人们为了满足生活的需要,发明了用黏土制陶的方法,制作了许多造型各异的器皿。
(2)欣赏:
A、从古至今在造型、纹样上有代表性的罐和壶图片。
B、国外从古至今有代表性的罐和壶图片。
C、艺术大师的作品以及现代的一些奇特造型的罐和壶。
(3)说感受
A、现代的罐和壶与古代的罐和壶有了哪些区别?你喜欢现代的罐和壶,还是喜欢古代的罐和壶?
B、你见到了哪些材质的罐和壶?
C、你喜欢古代罐和壶上的纹样吗?你知道上面的纹样有什么特殊的含义?
(4)创作练习
用所带来的绘画用具创作、表现,画一画自己喜欢的罐和壶。
作业展示:创设情境,举办一个“罐和壶的创意空间站”,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出,让学生评选出最受欢迎的10项设计。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古今中外的罐和壶的图片、陶泥、制陶的简单工具(泥土、垫纸板、水罐、抹布)。制作好的作品若干。
学生准备:绘画用具、课前关于罐和壶的资料。
教学思路:
1、看陶
A、欣赏艺术大量作品及古今中外的罐和壶的图片。
B、欣赏制作好的陶罐和陶壶的作品。
最新的四年级美术教案3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空间立体想象能力的创造才能,培养精心、细致的制作作风。
课前准备:教师备教具,学生备硬纸片、剪刀。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教学过程:
一、引入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新课:
出示插接造型范品,让学生观赏。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二、新课:
讲解什么是插接造型,使学生认识到:一些简单的材料,通过插接构成形式的制作,可以设计出成功的艺术品。
三、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分组尝试制作。
1、学生分组研究制作方法。
2、学生尝试制作,互助帮助解决困难,教师辅导。
四、教师指出制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小结纠正。
五、学生分组,合作一个插接造型。
六、评讲:
学生把本组的作品摆好,集体参观,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观感。
课题:风(想象画)一课时
教学目的:引导学生根据日常生活感受,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风吹时所引起的物象变化的景象,用绘画语言表现出来。
课前准备:
1、学生备画具。
2、有关刮风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放刮风的录音给学生听。
问:这是什么声音?能不能画出来?
二、新课:
指导学生欣赏课本中的范画的`学生作品。
讲解课文,使学生理解画题的要求——通过风中的人和物表达无形的风。
三、请学生描述他们对风吹时见到的印象(包括微风、阵风、台风等),应借助具体物象或被风吹而产生形态变化的物象来表现风,出可根据此印象进行夸张性的联想进行表现。
四、启发学生构思:
应抓住风吹时物象变化最鲜明的一两件物组织画面,可根据构思的情节,画出人的反应,运用线条、色彩等造型要素,把吹风时的气氛、景象绘画出来。
五、学生作业。
六、评讲。
推荐访问:四年级 教案 美术 四年级美术教案 菁选3篇 最新的四年级美术教案1 最新的四年级美术教案15课 最新的四年级美术教案13课 最新的四年级美术教案10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