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村支书抗疫先进典型事迹(八篇)(完整),供大家参考。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村支书抗疫先进典型事迹篇一
从事教育工作二十多年,面对全新的网络直播课,心里没底儿,网络直播技术不懂的地方,向钉钉管理人员一次又一次的请教,直到弄懂弄会为止。万事开头难,为了上好第一节直播课,进行多次试播,在教师群里试播,在学校里所教六年级班级群里试播,在所担任直播课二年级群里试播,直到直播程序熟记于心。因为家里电脑设备落后,网速较慢,到时怕影响直播,所以在第一次直播前,在学校群里向老师们求助更高端的电脑设备,同事们都给予了热情的回应。最后定在高焕春老师家里,用她女儿的新买的手提电脑直播。由于疫情的影响,直播课还要长时间的进行,便于直播自己出钱购买了一台新的电脑,由于网速较慢,并亲自去县里的营业厅重新申请宽带。
每一节的直播课,不知设计了多少份教学设计,修改了多少次课件,每次都要精益求精。有一次在周五接到了直播任务,要求在这两三天准备好两节直播课,要在下周一周二直播,从接到任务的那刻开始,我就开始就没日没夜的备课了,教材、教参、课件都要熟记于心,每句话说什么都要记下来,反复的修改,做到既言简意赅,又准确无误。由于要讲好两节课,同时还要辅导自己自己班里的学生,三天的高强度工作,我的颈椎病又犯了,胸闷、恶心、呕吐。课准备好了,也躺在床上起不来了。开学可以延期,教育不能延迟,成长更不能延误,为了打赢全县防控狙击战,为了孩子的成长,辛苦付出是值得的。
大儿子正在上高三,疫情期间在家上网课,学校要求家长陪同陪读,小儿子还在吃奶,在这特殊的时期,为了全县的孩子无暇顾及他们。为了不让小儿子影响教学工作,每天都让家人带着小儿子去亲戚家,到了晚上才回来。作为母亲虽然亏欠了他们,但作为教师的我义无反顾。
这一段时间以来,既要面向全县的小学生直播讲课,又要教好自己的学生,因为我担任的是毕业班数学的教学工作,每天都要为所任教的学生布置作业,答疑解惑,批改作业,帮助学困生学习,六年级的数学难度很大,很多学生不能真正领会,所以我利用网络直播的优势,每天都在自己的班级群直播数学课。一天的工作量太大了,有时真吃不消,带着病坚持,带着痛坚持,因为我是教师,一个神圣的育人的职业,少年强,则国强,孩子们的未来就是祖国的未来。踏实肯干,诲人不倦,我义不容辞。
无数次课件的调试,无数次教案的讲评,无数次作业的批改,我们总能看见深夜皎洁的月光,拿着连接着充电器的手机,在深夜静静地批改着作业,我要轻声细语,因为家人早已入睡。苦吗?苦。但想起还在一线奋斗的医护人员们,这些苦又算得了什么,再苦也会甘之如饴。累吗?累。但当脑海中那一张张纯真的笑脸浮现时,所有的累都变成了充实与快乐。
疫情期间,我们应服从上级命令,落实上级的指导与任务。在提升课堂作业质量的同时,对孩子们进行安抚,教导孩子们正确的理性的看待这次疫情,联系家长,多与家长沟通,共同完成孩子的教育工作。
疫情就是命令,坚守教师的职责,承担社会的希望,我们刻不容缓。
村支书抗疫先进典型事迹篇二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中,上十岭垦殖场林场党支部的党员干部挺身而出、奋勇当先,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抗战在疫情防控前沿,恪守使命,尽职尽责,用实际行动为广大群众牢牢筑起一道抗击疫情的生命防线。疫情防控,预防是根本,宣传是关键。
1月23日,上十岭垦殖场党委、管委对疫情防控工作作出紧急部署,要求全场党员干部立即行动起来,按照“坚定信心、群防群控、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要求,积极投身到疫情防控工作当中。
时间紧,任务急。为加大疫情防控宣传力度,最大限度地让全场上下知晓这次疫情的严峻性,以及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知识的掌握。军人出身的林场党支部书记陈益民,迅速召开支部会议,决定从除夕夜开始,林场所有在职在岗的党员干部取消假期,加强值班坚守。
他灵活性地将林场防火车充分利用起来,亲自录制疫情防控知识的音频资料,利用高音喇叭,走村到户,不停播放,反复宣传。做到家喻户晓,让群众听得入心、入脑,提高群众自我防护意识。
重要的事情重复地做,坚持就会出成效。为此,陈益民身体力行,始终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执勤、宣传、排查,配合协调上十岭总场各项防控工作。
大年三十以来,陈益民从未离开过自己的岗位。尽管也想为父母做一桌可口的饭菜,陪在外求学归来的女儿说说话,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在一起吃个团圆饭。但大“敌”当前,作为林场的“班长”,他丝毫不敢松懈,唯有把这份愧疚深藏于心。多次经过家门口,只能鸣几声喇叭向妻子和家人表示歉意。
疫情防控工作全面开展后,林场协同总场防控领导小组、卫健办、分场、社区以及场卫生院等部门,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劝散聚集群众、登记流动人口、宣讲预防知识等形式,积极引导群众树立疫情防控意识,克服焦虑恐慌情绪。
有群众说,“这次疫情防控,林场的防火车像一盏流动的信号灯,让我们心里感到踏实,增强了安全感!”
芦丰分场三角组检查点设立之初,由于物资短缺,没有帐篷,给夜间值班人员带来诸多不便。陈益民得知后,立即从朋友处借来帐篷,并安装好。考虑到天气寒冷,他积极筹备木炭等取暖物资,送到每一个检查点,解决了值班人员夜间御寒问题。
林场支部的行为,感动了一大批社会爱心人士,他们纷纷为卡点送来方便面、饮用水等物质,共同抗击疫情。
遇有个别群众对设卡不理解,甚至有过激行为,林场工作人员协助值班人员,晓之以理、不厌其烦地阐明疫情防控的重要性。这些举措,及时地将矛盾纠纷解压在基层,有力的维护了社会稳定。
地处丘陵山区的上十岭,林地面积400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88.3%,森林防火任务十分艰巨。陈益民深知,疫情防控是当前最大的政治任务,但防火责任同样不能掉以轻心。由于疫情发生期正处于防火阶段,又时值春节期间。为此,林场所有工作人员加大巡查力度,与各村小组建立起网格化管理,充分发挥群众力量,将疫情防控与森林防火有机结合,做到群防群治,取得良好成效。
林场支部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兼顾宣传文明祭祖、禁燃禁爆等方面工作。大年三十以来,发现并及时处理焚烧秸秆等火情3起,消除了安全隐患。
疫情是命令,防控是责任,使命须担当。站好岗、担好责、带好头,时刻听从党的召唤,以实际行动坚守初心,践行使命。林场党支部的党员干部,以务实的工作作风,充分发挥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的带头作用,守护着国家森林公园——上十岭垦殖场这片碧水蓝天。
村支书抗疫先进典型事迹篇三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当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举国上下医护人员增援武汉,抗击疫情进入最吃劲的关键时刻,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响应号召,下沉社区,主动投身疫情防控保卫战。作为省委政法委下沉干部中的一员,杨敬贵这个朴实爽朗的土家汉子,展现了平时工作中见红旗就扛、有任务就争的秉性,主动请缨,向战前行,用实际行动践行一名退役军人“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的铮铮誓言。疫情当前,召之即来,来之能战
疫情就是命令,作为在政法战线奋战了30年的“老同志”,杨敬贵深知越是在疫情形势严峻的关键时刻,守住基层社区的阵地越是重要。他多次向组织请战,申请下沉社区参加疫情防控工作。2月14日,武汉市气温骤降,预报15日还将出现降雪。杨敬贵连夜向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陈燕华打电话说:“我是当兵出身,身体好得很,明天天气条件不好,让我上吧!”主动要求参加第二天省委政法委对口支援滨湖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当陈书记叮嘱他要注意保暖防护时,他斩钉截铁地回答“这点苦没问题,明天就算下刀子我也要把任务完成好!”
2月15日,省委政法委第十临时党小组方泽顺、杨敬贵、王雪三名同志早早就到社区报到。根据社区安排,三人负责协助物业人员对伟鹏苑、锦绣中北、天源城三个小区实施封闭管理。杨敬贵主动承担起居民人数最多、情况更为复杂的锦绣中北小区西门的值守任务。该小区除岗亭外,没有其他遮风挡雨的地方,为了给社区节省紧缺的物资,他没有领取防护服,穿上自己带来的半截雨衣开始了一天的值守工作。暴雨倾盆,不到一个小时,他的衣服就从上到下湿了个透,鞋子、袜子都灌满了雨水,湿漉漉的身体在寒风中一吹,仿佛马上就要结冰。然而,他除了轮流吃午饭的半小时外,没有再要求过休息,也没有踏进过岗亭避雨,年近50岁的他以一名钢铁战士的姿态,在劝阻出行、测温登记、采购分送、公告张贴等任务中穿梭忙碌。一位本打算出门的老人看到后,感动地说:“这雨雪太大了,你赶紧避一避吧,别病倒了。就冲着你这股劲,我也不得出去啦!”还有一些想要出小区的居民,看到伫立在暴风雪中的他,听了他耐心地劝说,也都表示理解,自觉地返回家中。下午,一名战友送来了一件军用雨衣,他用10分钟的时间回到家里换了一身衣服后,又迅速返回岗位。一天的值守任务完成后,他在省委政法委机关“战疫群”中说到:“感谢组织的信任,今天的任务完成了,我经受住了考验,觉得很光荣,觉得问心无愧!”
扎根社区,冲锋在前,作风过硬
按照疫情防控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冲锋在前”的要求,杨敬贵就地下沉社区,成为了居住地复地东湖国际三期的第一批党员志愿者。随后,在武重社区组建下沉党员突击队时,他又积极报名,主动要求承担急难险重的工作,成为了党员志愿者突击队的一员。
2月17日至19日,武汉市开展疫情防控集中拉网式大排查,杨敬贵首先参加了居住地东湖国际三期的入户排查工作,18日下午,根据社区安排,他挨家挨户上门对三期2号楼住户进行了排查测温,入户排查中敲门、介绍、测温、登记四个步骤,他尽量做到严格规范。三期排查任务刚刚完成,杨敬贵就接到了武重社区下达给突击队的新任务,他没顾得上吃晚饭,就立即投入到一、二期的入户排查工作。刚开始,不少居民对入户排查不理解,他就在门口不厌其烦地做解释,居民开门后,他既做到真诚交流,也注意保持着合理的安全距离解除居民顾虑;对不在家的人员,他逐一进行了电话核实,并预约了再次上门时间;对孕妇、重症慢性病人等特殊人员,他也留了个心,认真地进行了标注,做到了不落一户,不漏一人。一天下来,一同开展排查的社区工作人员认可到“他的排查做得很专业,工作很规范,考虑得也很周到,值得我们学习”。19日上午,在得知省委政法委对口支援的滨湖社区入户排查工作人手不够时,他又主动请缨,加入到锦绣中北小区的排查工作中。
不管社区,还是单位,只要有疫情防控工作需要,杨敬贵都做到了随叫随到,不讲条件。他的责任心和工作热情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尊重。武重社区干部在防疫工作中遇到什么问题,常常与他商量,听一听他的建议;防疫工作有什么难事重活,大家也是第一个想到他;新加入的志愿者知道他后,也经常向他咨询请教。据悉,武重社区正在组建战时下沉党员临时党支部,深得大家信任的杨敬贵被推荐担任组织委员。
10多天来,杨敬贵一共参与入户集中排查工作3次,排查了3个小区4栋楼近500人;承担过5个小区的卡点值守、应急值班及突击任务20余班/次;为居民购药购物搬运分送物资50余批。对此,他说“比起一线的医护人员,我也没做什么,只是尽量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罢了。”
敏锐感知,用心用情,善思善为
杨敬贵知道,抗击疫情要取得胜利必须依靠人民、发动人民,集合大家的力量打一场人民战争。按照社区的号召,他积极地参与了小区志愿者队伍的筹建工作,通过微信群,与大家交流对社区防控组织、人员分组、任务分配等方面的思考。他提出的卡点值守人员不应少于2人;组建小区应急小分队负责机动管控、生活保障工作;强化楼栋长作用,以楼栋为单位做好居民需求的统计安排;分时段做好居民生活保障,上午优先保障老弱病残等特殊人群,下午保障业主的日常需求等建议,都被社区采纳。在他的呼吁下,复地东湖国际三期志愿者工作队迅速组建,干部的热情和能量不断汇聚,居民基本生活需求得到了更好保障,没有再发生过人员聚集的情况。在微信群里,杨敬贵跟志愿者们交流说“只要居民有需要,我们下沉党员就要做到随叫随到,我们辛苦一点不要紧,只要有利于减少人员聚集,减少传染的可能性,我们工作就有价值。”
2月20日上午,杨敬贵与省保密局下沉干部王欣值守复地三期门岗,三名外国人执意要外出采购。凭着多年政法工作经验,杨敬贵敏锐地感知到此事必须妥善处理,否则会产生不好的社会影响,甚至国际影响。他提醒大家要高度重视,并与王欣、统战部下沉干部熊燃一道耐心地进行沟通解释。了解到三名外国人因小区封闭家中储备已消耗光,其饮食习惯需要购买意大利面、面包等食品。这时,门岗刚好有一位外卖小哥在送货,杨敬贵灵机一动,跟外卖小哥进行了沟通,请求其协助完成食品采购事宜。不到半个小时,他们需要的物资及时送到,三名外国人表示感谢,非常配合地返回住所。人员劝回后,大家意识到这个问题需要重视,遂向对口支援该小区的省委统战部有关领导进行了反映,社区迅速组织对辖区外籍人士进行了全面摸底,在省委统战部地支持下,委托有关高校组成专班,“一对一”做好人员沟通、生活保障及心理疏导工作。
发现隐患、排查隐患也是政法人的职业习惯,杨敬贵一边工作,一边细心的观察思考。对存在的隐患,他总是忧心忡忡,不管是白天还是深夜,都及时与社区干部进行交流。同时,他还非常注意工作情况的整理,疫情防控任务完成后,不管多晚,他都会将当天的工作内容整理出来,发到微信群里与大家分享,在志愿者队伍中形成了正面导向,不断鼓舞着大家的干劲。10多天,他排查出社区存在消毒死角等10余处防疫隐患,编发防疫简讯简报及日志10篇。
回顾这段时间的工作,他说:“这段时间感受最深的是,当我们真心为群众考虑,真情与群众沟通,再难的事也就不难了。现在,支持我们、理解我们、参与我们的人越来越多,我以成为一名党员志愿者感到光荣,我有信心把工作做好。”
村支书抗疫先进典型事迹篇四
“对不起轩轩,妈妈今年也不能陪你过年了。”这是__县人民医院感染科护士长__接到医院紧急通知后给自己11岁孩子打电话说的话。她已经3年没有和家人一起过年了。
今年37岁的__是有着5年感染科工作经验的护士长,如果说当年19岁时参加抗击非典疫情是因为青春热血,那么现在,再次站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第一线,则是因为担当和责任!疫情当前,她坚守岗位!
我有经验,我必须上!
1月22日上午,接医院紧急通知,因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形势严峻,__县人民医院被确定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定点救治医院,感染科需要把病房空出来做好应急准备。
来不及有时间反应,凭着多年的感染科工作经验,作为护士长,她立即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爆发应急预案开始行动起来:在院领导协调下与县中医院相关科室联系转移病人、完成当天治疗、给病人做好解释工作、最重要的是要让科室的姐妹们赶紧熟悉二级三级防护,这是要上战场的,开不得玩笑。
各种终末消毒处理,各种防护用品申领、各种流程演练等一系列流程下来已经到了晚上九点,还没来得及喘口气,科室的电话响起来了:“有武汉回来的新冠肺炎症状的病人需要到你们科室隔离观察!”__脑海里飞速地梳理相关流程,“好的,马上准备!”“新冠肺炎”这个新闻字样一直盘旋在科内每个人的脑海里,“我参加过抗击非典,我有经验,我必须上!”为了鼓舞士气,也为了给自己打气,她掷地有声地告诉科内同事!
勇往直前,战疫必胜!
1月24日,除夕,急匆匆地休息了3个小时,在科内简单地吃了点东西,隔离病区内的18名医务人员就当做是过年了。“这几天做梦都在进出隔离区、穿脱防护用品。”她告诉笔者,“在隔离病房,除了每天的治疗外,我们还需要给病人及时地心理疏导,减少他们的恐慌。”
1月29日湘西州确诊患者达到四例,虽然疫情在不断发展,但上级卫健委的好消息也在不断传来,__和科内所有人员都已经做好了对抗疫情的准备。
1月31日,感染科部分人员交接班,此次共有4名护士,2名医生出隔离区,出隔离区的医务人员将会在医院专门预留的病房内隔离观察14天,不能与外人接触。第二批请战人员会马上接替他们的工作。
笔者站在隔离区外远远地看见了__送他们出来,当问到隔离病区工作状态时,她说:“做好防护,保护好自己,就是保护好了患者!”
“穿上了防护服进入到隔离病房,为了节省防护用品,也为了减少感染风险,我们6个小时不能吃东西、不能喝水、也不能上厕所。这还不是最困难的,最让我们头痛的是防护用品笨重,护目镜也会因为戴口罩产生雾气,看不清血管,我们护理人员只能凭经验来给病人静脉穿刺。”
“但我们都是白衣战士,这点困难不会难倒我们!”她补充道。
村支书抗疫先进典型事迹篇五
最美逆行,不怕牺牲他建议公众 “没什么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自己却做了“逆行者”,义无反顾赶往武汉防疫第一线,满满的行程安排,风尘仆仆。
他两鬓斑白,满脸皱纹,虽已高寿,但依然不忘被病痛折磨的人们。他像是一柱火炬,哪怕在生命的尽头,也不忘散发余热。他挺身而出,勇敢地逆行,奔赴疫情灾区,带领医护人员,与病毒做抗争,与死神争分夺秒,毫不客气地在他的镰刀下抢走一个个生命,甚至冒着生命危险亲自拯救重危病人。他的话犹如定海神针,让中国成千上万的人民看到了战胜病毒的希望。
坚持真理,敢说真话
2003年,钟南山坚持己见,发表不同于其他专家的观点,最后被采纳。
会后,有朋友悄悄问他:“你就不怕判断失误吗?有一点点不妥,都会影响院士的声誉。”钟南山平静地说:“科学只能实事求是,不能明哲保身,否则受害的将是患者。”
乐观积极,心态良好
钟南山院士说:做人要有四“乐”。第一“乐”:知足常乐;第二“乐”:自得其乐;第三“乐”:助人为乐;第四“乐”:苦中求乐。
钟院士说:“1971年我下乡搞科研时,在竹料镇,过年也不能回家。我就买了点花生、糖,大家在油灯下坐着。我当时就跟大家讲,我们现在是这样,以后会好的,要懂得憧憬美好的未来。”
强身健体,健康第一
其实很早就曝出钟院士身体素质非常好,2015年时有记者采访时,钟院士和记者一起爬步梯上十多层楼,结果到第七层楼时记者就跟不上了,之后记者采访得知,钟院士一直都有锻炼的习惯。
83岁钟南山院士“肌肉照”刷爆朋友圈,28岁小伙自愧不如!
说出来可能许多人不会相信,就在最近,钟院士的健身照在网络刷屏,引起不少网友转发。
这是钟院士的手臂肌肉,你敢相信这是一位83岁的老爷爷?完全吊打28岁小伙!
村支书抗疫先进典型事迹篇六
“守好一扇门,温暖布依寨”。病魔来袭,她挺身在前,带领群众抗疫情、战春耕一步不停歇。她用行动践行了初心使命,展示了人大代表的担当与风采,她就是安龙县万峰湖镇永和居委会安龙县第十七届人大代表—查连敏。“大叔,您忘戴口罩了,请把口罩戴上。”“老太,您的出入证带了吗?”“大姐,您有什么,我帮您拿。”“不要慌走,来量个体温。”这是查连敏在村寨的疫情防控监测点上的一张笑脸、一句贴心的话让村民们感动不已。
岁末年初,病魔来袭,万峰湖镇组织全民开展疫情防控阻击战。1月25日,(大年初一),查连敏第一个主动请缨加入了疫情防控阻击战,当起了布依村寨疫情防控检测服务“守门人”。她和坚守一线疫情防控的干部一样,没有什么防护服,一个口罩就是她全部的防护“家当”。白天,她积极配合镇村干部深入108户500多人挨家挨户宣传疫情防控小知识。深夜,她到疫情监测点参加体温监测、人员来往登记、值班值守等相关事宜。
个子矮小,干事扎实,待人热情的查连敏,心里总是装着村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当疫情防控阻击战进入了关键时刻,她每天都要挤出时间用84消毒液与水对好比例,然后背着一个笨重的喷雾器沿着村寨每家每户的房前屋后进行消毒消杀两次。同时,她又想到24小时顶着寒风坚守一线的干部,又从家中带去了开水、水果、饮料、方便面、猪肉等物资。“为了群众的健康和安危,大家很辛苦,喝点开水暖暖身子吧,”她一句暖心的话涌上了干部们的心头。
疫情阻击战期间,她大家不顾小家,一头扎进防控工作之中。继续带头逐户逐人逐项摸排外来人口动态、值守体温监测点、严格检查过往的车辆,劝返进出群众。在给每户村民排查人口信息的同时,便留心部分年龄大、行动不便的老人们老弱病残困的老人,逐个登记造册,并在村民小组里建立了一支党员志愿者“跑腿小分队”,帮助老人们购买生活用品、白菜、葱葱、药品等物资。她又多了一个“快递员”的身份。她始终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负责的工作态度,为村民的疫情防控做好每件小事。她守护的是一扇门却温暖了布衣寨的村民,相信这场疫情在无数个如查连敏一样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之下,一定会战胜病魔。
“我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一名农民代表,我在党旗下宣誓过,所以,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此次疫情工作形势严峻,作为党员更要身先士卒,发挥模范先锋作用,希望大家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取得疫情防控最后胜利,” 她很坦然地说。
人勤春来早,春耕农事忙。在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春耕生产的同时,查连敏想到村民们居家少出门的时间长了,在生活上、经济上也受到了影响。于是,她便带着10多个村民们戴上口罩在自己种植的水果产业基地里忙着给果树浇水、施肥、除草、修枝等,现场劳作一派繁忙的景象。
“我要把时间抢回来 把损失补回来,要让我的水果产业得到稳定发展,村民们就近务工有经济收入,大家的日子才过得更好”,查连敏满怀信心地说道。
据了解,种植沃柑100多亩、枇杷80多亩、樱桃100多亩等近300多亩水果产业,解决了附近村民长期务工6人,临时工100多人,每年发放工资18万元,村民年人均工资工资收入8000至2万以上,通过产业有效带动了村民就近就业增收致富。
村支书抗疫先进典型事迹篇七
有一种精神,叫钟南山在这个疫情蔓延至全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春节假期,在这个确诊人数已经超过非典的春节假期,在这个超长的、闷守在家里的春节假期,每个人都经历了慌乱、紧张、惶恐、惊疑、甚至沮丧的心路历程。而一位84岁老人的几次露面,却如同定海神针,给慌乱中的人们以镇定和希望。
他就是钟南山。他集医生、院士、知识分子、技术官员、敢言者、全国人大代表、非典功臣等诸多身份于一体。17年前,他的名字在披露非典疫情瞒报情况时横空出世,为世人所熟知、所敬仰。积17年声望与风骨至今,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到来时,人们对他的情感,已经深厚到必须由沉甸甸的四个字来表达:国士无双。
正如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论中国》一书中写到的:中国人一直都是幸运的,他们总是被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这一次,钟南山和17年前一样,还是最勇敢的人之一。
从1月23日武汉封城之后,每天新增的病例不断增加,人们有很多问题希望钟南山解答。1月28日,媒体采访钟南山的一段9分钟视频引发刷屏,集中回应了很多群众关切的问题。
彼时,全国已有31个省级行政区启动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全力应对自武汉蔓延的疫情。人们的疑问是:疫情在全国暴发了吗?这一答案关乎每个人的安全,关乎我们当下的生活,关乎接下来几个月的经济与就业。猜测和疑虑让人惴惴不安。
钟南山告诉我们,“还是局部大暴发”。这一判断就像一颗定心丸,全国各地乃至全球华人源源不断地将物资寄往武汉,从中央到地方到部队都抽调出骨干医疗队伍驰援武汉。控制住武汉的疫情,就是一场关键的阻击战。
钟南山不是一个喜欢出现在媒体上的人。《环球人物》记者在与他的几次接触中,都察觉到他身上有异乎常人的紧迫感。他觉得年龄渐长,时不我待,还有大量的科研、太多的病人需要他,他的一分一秒都太宝贵了。但是,社会责任、侠骨仁心,也是一个医者的担当。这一次,在需要他的时候,他毫不犹豫站出来,最早在镜头前对疫情提出警告:肯定人传人。
就这5个字,字字千钧。面对突然增加的患者和外扩的疫情,很多人措手不及,疑虑不安,各种各样的消息满天飞。此刻,人们需要一位敢于直言的医学来一锤定音。
1月18日,星期六,还在广东省卫健委开会的他接到通知,得马上赶往武汉。时值春运,买不到机票,助手匆匆帮他回家收拾东西,直接到会场会合后便赶往广州南高铁站,挤上了傍晚5点多前往武汉的高铁。临时上车的钟南山被安顿在餐车一角。一坐定,他马上拿出文件研究,实在太累了才闭上眼睛休息一会儿。晚上快11点,抵达武汉的钟南山直接在住处听取武汉方面的情况。
第二天上午,他开完会就马不停蹄地来到疫情风暴中心——武汉金银潭医院和武汉疾控中心了解情况,中午来不及休息,下午开会到5点,又从武汉登上飞往北京的航班。到达北京,他马上赶往国家卫健委开会,回到酒店,已经凌晨两点。才睡了4个小时,早晨6点,钟南山就起床了,看文件准备材料,参加全国电视电话会议、新闻发布会,晚上和媒体直播连线。
从那时开始,武汉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钟南山在接受采访时谈及武汉,也一度红了眼眶,声音沙哑:“全国帮忙,武汉是能够过关的。武汉本来就是一个英雄的城市。”
钟南山也特意提到士气的重要:“我觉得在武汉,我们的医务人员做得非常辛苦,确实人们受到不明原因的病毒感染是非常压抑的。当时我在跟我很多学生交谈时,他们的心情也比较差,所以当我的学生写了一个信息来说,在外面的大街上突然唱起国歌,唱到‘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说明大家的士气已经起来了。所以我很感动,为什么呢?因为干任何事,包括对待危重症的传染病人,很重要的就是一个士气、精神,还有团结协作的力量,这个是必须要有的一个前提。”
“钟南山没说动,谁都不要动”,这是一条网友间流传的段子,可见钟南山的一句话于国人之重要。“90后”劝长辈戴口罩、少出门,搬出“钟南山说的”最有效。这一切,源于人们对钟南山无条件的信任,源于17年前那场在国人心里留下深刻伤痕的非典疫情。那年,顶住层层压力说出真相、挽救无数性命的医者,就有钟南山。
2002年12月,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收了第一名非典患者。没过多久,疫情在广州暴发,救治过患者的医护人员接连感染。钟南山临危受命,组织专家团队,全力准备救治方案。
进入2003年,钟南山的三次发言,一次比一次重若千钧,一次比一次挽救更多生命于危难。
第一次是在疫情很不明确、医护人员开始军心不稳时,钟南山主动提出:“把重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
第二次是反对学术关于“衣原体是非典病因”的认定。当时,医学界的声音认为患者感染的病毒是衣原体,采用普通治疗手段即可恢复。但钟南山通过研究认定,不对,不是衣原体,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可能才是非典的真正原因。几天后,这一结果得到世界卫生组织正式确认。在反对定论的那几天里,钟南山经历了人间百态,曾经亲密的朋友与他疏远,来自学术界的质疑不断。但是,他坚持住了,避免了将整个治疗方向带入歧途。
如果说这两次尚未引起全国关注的话,那第三次发言真正是语惊四座,震撼全国。2003年4月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钟南山怒道:“控制什么控制?根本就没有控制!现在病源不知道,怎么预防不清楚,怎么治疗也还没有很好的办法,病情还在传染,怎么能说是控制了?”他还补充说,连医护人员的防护都还没有到位。自此,非典疫情得到及时披露,中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也翻开了新篇章。
在一篇自述中,钟南山写下过这些话语: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病人的生命。”
“我最推崇讲真话,真话不一定都是对的,假话不一定都是错的。讲真话,它的可贵之处,不是在于它的对与错,而在于是发自内心的。”
“我这样做,有的时候的确会让领导为难,但是我得讲真话啊。”
“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中组部、中宣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评选了“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钟南山当选。对他的评语是这样:在抗击非典战斗中,他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主动请缨收治危重病人,全力以赴地精心制定医疗方案,以医者的妙手仁心挽救生命,显示出了科学家治学严谨的作风与高度的责任感。在关系抗击非典成败的重大问题上,他能置自身荣辱得失于度外,力排众议,坚守科学家的良知……
这些品质,也源于家庭的影响。1936年,钟南山出生在一个医学世家。父亲钟世藩从协和医学院毕业后,又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攻下医学博士学位,是新中国有名的儿科专家,也是的病毒学家。钟南山小时候,家里常常挤满了抱着孩子来找父亲看病的家长。父亲从医院下班后,回家也继续看病。钟南山的母亲廖月琴,则是广东省肿瘤医院创始人之一。从小耳濡目染的钟南山在心里种下了学医的种子。1955年,他如愿考取北京医学院,踏上从医路。
钟南山曾在采访中说,父亲从小就告诫他讲实话、讲真话,这是父亲的态度,也是自己的追求。在抗击非典战役中,面对病原体和衣原体之争、治疗方案之争、披露疫情真相之争,他始终坚持讲实话、讲真话。
今天,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疫情来势汹汹。但我们相信,有钟南山这样的无双国士,有无数将病人放在第一位的医务人员,有关键时刻一声令下就能赶赴战场的人民解放军,有所有中国人作为坚实后盾,疫情一定会被控制。多么盼望下一次从镜头里再看到钟南山的身影,是疫病过去,武汉街头,老院士微笑闲坐,吃一碗热干面。
村支书抗疫先进典型事迹篇八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油坊镇卫生院党支部带领广大党员以良好的作风、全力投身到疫情防控的各项工作中。一个党员一面旗,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守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初心使命和责任担当。
迎难而上 勇担当
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阻击战打响以来,院长戴贤龙、党支部书记黄良海放弃休假,始终坚守一线,靠前指挥,带领班子成员深入各个防控部门对各项工作细节进行安排落实,成立该院疫情防控领导小组、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协调防控物资调配。戴院长作为油坊镇防控指挥部医疗救治组组长,每天还要参加镇防控指挥部的会议,及时向指挥部汇报疫情防控的工作动态。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使得他的腰椎间盘突出病犯了,走路一拐一拐的,上下楼梯都要扶着扶手一步步艰难的走,可当同事劝他回去休息时,他却笑着说:“这点小毛病不碍事,现在正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我在家休息心也不安呀。”
党支部书记黄良海从大年三十到现在一天都没有休息过,对所有医务人员进行多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诊疗方案的培训,每天到临床一线督查医务人员的诊疗规范,个人的防护措施,医疗废弃物的处置等,一刻都不松懈。除夕和初一主动要求上预检分诊和发热诊室,带领临床医务人员奋战在一线。
“叮铃铃……”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响起,正在吃晚饭的秦安文副院长立即放下碗筷,“ 我是油坊镇政府防控指挥部,今天又有两例新增的返扬人员,请立即安排医生随访 ”。挂断电话后,秦院长丢下刚吃了两口的饭菜,回到办公室迅速安排人员前往指定地点……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疫情加快蔓延的严峻形势下,作为卫生应急组的重要成员,他一天都没有休息过,即便是中国人最看重的年夜饭,他也是在岗位上简单地吃了一下,就对付过去了。
践行初心 冲在前
“我报名”、“我是党员,我要去一线”、“我请战”……一句句“我报名”成为冬日里最暖的语言,医院工作群很快就被刷屏,在志愿者募集倡议书下发后不到一小时,党支部28名党员积极请愿参加这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阻击战。
丁晓明和耿异香是油坊镇卫生院一对医生夫妻,党员医生丁晓明“先斩后奏”告诉妻子耿异香春节前他已经向院领导请求过年期间不休假,在医院上临床班。作为他妻子的临床医生耿异香听后不但很支持,还悄悄地背着丁晓明也报了名。正在上大学的儿子说:“爸爸、妈妈你们放心的去上班吧,家里有我照顾爷爷和奶奶呢!”
在接诊过程中,夫妻二人经常遇到对新型冠状病毒十分恐慌的病人,他们会耐心劝慰病人不要过于紧张恐惧,提醒病人出门戴好口罩,提高自我防护意识。耿异香还告诉病人们一些中医防护的知识,耐心疏导、舒缓病人的紧张情绪。有了他们的细心安抚,病人们和社区居民都感到安心了不少,纷纷为他们点赞加油。
虽然只间隔了几间诊室,但是丁晓明和耿异香的见面次数很少、相处时间都很短。每天早上两人一起上班后,便各自在诊室接诊病人,到吃午饭时候才能见上一面;每天晚上下班后,聊的最多的还是在接诊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特殊的病人。丁晓明学西医,耿异香学中医,他们笑称俩人的交流是“中西结合”。
居家隔离 雨夜行
今年60岁的蔡铁生和44岁的贡志国都是油坊镇卫生院的家庭医生党员,在这次疫情防控中,他们奔走在为湖北返扬人员进行医学观察的一线。1月24日是大年三十,雨冷风寒,在去老郎村村民姚某家中的路上,蔡铁生裹紧了衣服。走进村民姚某家中,姚某看到蔡医生等一行人一脸惊愕。蔡铁生赶紧笑着说道:“老姚,我和村干部一起来看看你。”紧接着量体温、问症状、详细调查流行病学史。蔡铁生又叮嘱:“老姚,你体温正常,好好在家休息,这两个星期都不要出门,有什么情况第一时间和我联系,我手机24小时开机,我明天再来看你。”从湖北返乡的姚某连声说:“好!难为你们了,大年三十还要过来给我体检,给你们添麻烦了,这些天我一定不出门,就在家里呆着。”蔡铁生又反复跟老姚宣传了几遍防护措施。老姚憨笑着,说:“我都晓得呢,谢谢你!村里微信群里有好多呢,电视、广播里面也都听得到!”当天,从姚某家里出来,蔡铁生又急忙赶往下一家。这些天,蔡铁生顾不上家人的电话催促,从腊月廿九开始,不分白天和黑夜,只要接到电话就随时奔赴湖北返扬人员的家中。
“喂,贡医生,我今天的体温是37.5度呗,感觉有点不舒服,要紧吗?”1月28日晚上8点多贡志国医生接到湖北返扬人员史某的电话,听到她说自己体温37度时,贡医生坐不住了,顾不得漆黑的外面哗哗的大雨,穿上雨衣骑着电动车就赶往史某家中,为史某复测体温37.4⁰c,贡医生心里咯噔一下,立即拨打120将李某转至市人民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并随即向院领导汇报。医院安排专人对史某的家里进行全方位的消杀,并对他的家人进行居家隔离知识的宣教。史某会是疫情感染者吗?贡医生很不放心,和医院领导及镇、村干部一起在等待着发热病人定点收治医院扬中市人民医院的消息,直至晚上12点25分,市人民医院传来消息:普通流感,贡医生一颗悬着的心才放下。回到家时已经深夜一点多钟了,贡医生的裤管和鞋子已经全湿透了,冻得直打哆嗦。
推荐访问:先进典型 事迹 村支书 村支书抗疫先进典型事迹(八篇) 2023年村支书抗疫先进典型事迹(八篇) 村支书抗疫先进事迹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