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苇苇 沈 琪
(合肥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指由2019年出现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2020年2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瑞士日内瓦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命名为“COVID-19”。新型冠状病毒(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不仅对个人的生理和心理造成影响,而且对社会和国家的各个方面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新冠病毒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大学生群体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无论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研究发现,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对人们的行为模式和心理状况都带来一定影响。尤其2021年上半年居家隔离政策的发布,使得大学生的正常返校计划被耽误,日常学习由线下课程转为线上课程,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相较以往有巨大的改变。同时,大学生群体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心理和生理方面都处于一个过渡期,容易出现不稳定的情绪反应、不良心理状况等问题。随着疫情的发展,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无论学习还是日常生活都将长期受到疫情的影响。因此大学生需要得到多途径、全方位、科学系统的新冠肺炎防控知识的指导以及相应的心理疏导,以期在疫情期间能顺利开展学习和生活,同时改善可能存在的不良心理状态。因此,居家隔离期间的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心理情绪以及相应行为等非常值得关注研究。
(一)研究对象
本文利用问卷星平台以发放电子问卷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调查时间为2021年9—10月中旬,本次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238份。样本主要涉及本科生和研究生,以本科生为主。其中,男生630人,占50.89%,女生608人,占49.11%;
独生子女557人,占45%,非独生子女681人,占55%。在填写问卷前,所有调查对象都被告知调查目的、保护隐私、自愿原则和匿名参加等内容。调查者承诺所有信息只用于本次研究、并无其他用途。上述告知均获得调查对象的知情同意。
(二)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大学生对于新冠疫情的认知和行为调查表》对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分四个部分,共77道题目。第一部分是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认知情况调查,主要考察大学生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了解程度、基本特点、评价以及居家隔离期间的实际情况;
第二部分是对居家隔离期间的应对行为情况调查,主要考察大学生面对新冠疫情的反应(包括积极行为、消极行为);
第三部分是负性情绪调查,考察大学生在居家隔离时期的表现,了解他们通过哪些渠道和哪些方式来调节负性情绪;
第四部分是关于人口信息的调查。在问卷的编制过程中,为便于筛除无效问卷、避免对测量结果的误判,我们在问卷中加入了一些反向问题。
此项研究主要报告上述第一、二部分的调查结果,具体而言,可分为四个部分:(1)大学生新冠肺炎知识知晓程度。主观知识包括9道单选题,考察被试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疾病性质、传播途径、传染性、致死率、治愈率、预防措施的认知情况以及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个人影响和社会后果的认知情况等;
客观知识包括6道判断题,考察被试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预防措施、临床症状、潜伏期、再病率、注射疫苗等认知情况。(2)大学生新冠肺炎疫情风险认知情况。这包括6道单选题,分别考察被试认为自己被感染的几率、新冠肺炎疫情对自身的影响、对国家的影响以及对新冠状病毒严重性的评价等问题。(3)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居家隔离大学生的情绪状况。这包括6道单选题,考察了被试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态度。(4)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居家隔离大学生的应对行为状况。这包括13道单选题,分别考察被试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积极应对行为和消极应对行为。
(一)新冠肺炎知识知晓情况
本文将大学生对新冠肺炎的知识分为主观知识和客观知识两部分。大学生对新冠肺炎主观知识的知晓程度如表1所示。调查中有96.68%的大学生了解新冠肺炎病因,97.9%的大学生了解新冠病毒传播途径,97.34%的大学生了解新冠肺炎传染性,95.64%的大学生了解新冠病毒致死率,94.74%的大学生了解感染新冠病毒后的治愈率,91.92%的大学生了解新冠病毒有效灭活的途径,97.74%的大学生了解新冠疫情所带来的个人影响和社会后果,97.82%的大学生了解如何保护自己免于感染新冠肺炎,98.3%的大学生会在疫情期间关注新冠肺炎疫情相关新闻和信息。可见,大学生对新冠肺炎主观知识各知晓率均较高,对新冠肺炎病毒基本信息的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较好。
表 1 大学生新冠肺炎主观知识知晓率
大学生对新冠肺炎客观知识的知晓程度如表2所示。大学生的新冠肺炎客观知识平均正确率为85.92%。其中,89.26%的大学生认为新冠病毒在潜伏期有传染性,89.01%的大学生认为注射疫苗有用,87.96%的大学生知道预防新冠病毒传染最有效的措施,85.94%的大学生能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临床症状作出正确判断,83.93%的大学生认为新冠肺炎病人痊愈后会再次感染,79.40%的大学生认为老年和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感染新冠后死亡率更高。由此可见,大学生群体对新冠病毒、新冠疫情的客观知识掌握较好,基本了解新冠病毒的危害及其预防措施。
表 2 大学生新冠肺炎客观知识正确情况
(二)新冠肺炎疫情风险认知情况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72.54%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有可能被感染,93.21%的大学生认为疫情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78.27%的大学生认为疫情对自己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95.64%的大学生认为疫情对我国各方面发展造成严重影响,93.62%的大学生认为感染新冠病毒治疗痊愈后对身体的影响依然很深,97.81%的大学生认为新型冠状病毒很严重。具体数据详见表3。
表 3 大学生新冠肺炎风险认知知晓率
(三)新冠肺炎疫情居家隔离期间大学生的情绪状况
新冠肺炎疫情居家隔离期间的情绪分为积极和消极两个维度。大学生在新冠肺炎疫情居家隔离期间的情绪状况详见表4。如果不幸感染新冠病毒,85.86%的大学生可以接受患病结果;
对于疫情,96.6%的大学生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态,相信一切都会过去;
95.23%的大学生在居家隔离期间仍能保持良好心情。在长期居家隔离期间,71.48%的大学生曾出现心情低落、忧愁、烦躁、紧张等负面情绪;
58.4%的大学生曾经根据网络所传症状怀疑自己感染了新冠病毒;
55.49%的大学生在居家隔离期间曾经出现过失眠、全身无力、消化不良、注意力低下等问题。这表明大多数大学生在疫情期间的情绪较为正向积极,但我们也需关注该群体面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情绪的变化。在消极情绪这一维度中,曾经出现负面情绪这一项的得分最高,这说明新冠疫情的发生对大学生的心理情绪是有一定影响的。因此,我们要关注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尤其是在疫情防控这个特殊时期。
表 4 新冠肺炎疫情居家隔离期间大学生情绪状况
(四)新冠肺炎疫情居家隔离期间大学生应对行为状况
本文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居家隔离大学生的应对行为分为积极行为和消极行为。大学生在新冠肺炎疫情居家隔离期间的积极应对行为详见表5。调查显示,98.31%的大学生主动关注疫情相关信息,希望了解更多的情况;
80.62%的大学生会向专业人士询问有关新冠肺炎的相关信息;
98.87%的大学生积极做好个人防护,外出佩戴口罩;
98.63%的大学生会勤洗手,做好消毒杀菌工作;
99.03%的大学生在疫情期间一直严格遵守居家隔离政策;
97.82%的大学生会向家人科普疫情相关信息;
98.31%的大学生还会监督家人做好防疫措施;
94.51%的大学生在疫情居家隔离期间能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增强体质、积极锻炼。可见,大学生能从严从紧落实居家隔离,做好自我防护,并主动关注疫情信息和走向。
表 5 新冠肺炎疫情居家隔离期间大学生积极应对行为状况
大学生在新冠肺炎疫情居家隔离期间的消极应对行为详见表6。61.95%的大学生寄希望于奇迹发生,盼望疫情好转;
33.2%的大学生表示顺其自然,不关心疫情的走向;
54.85%的大学生通过吃、喝、沉迷网络等方式使自己在居家隔离期间的感受好一些;
当遇到在公共场所不遵守疫情防控要求的人,54.68%的大学生会选择无视;
25.2%的大学生在居家隔离期间试图用咒骂、摔东西、大哭等方式来表达负面情绪。由此可见,寄希望于奇迹、希望疫情得到好转这一项得分最高,这是个体在遇到风险危机事件时采取的典型回避行为。通过暴力手段表达负面情绪这一项得分最低,这表明大学生群体在新冠疫情期间表现出的行为较为积极。
表 6 新冠肺炎疫情居家隔离期间大学生消极应对行为状况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巨大冲击,我们除了最大程度地消除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还要以此为契机,总结经验以指导实践。经过调查研究,本文提出以下应对措施。
(一)加强生命安全教育,提高大学生应对重大事件的能力
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和积极的价值观,是大学生未来能为社会主义事业做贡献的重要保证。近年来,我国大学生自杀、他杀等侵犯生命的案件不断发生。一些大学生不尊重生命,很多大学生对未来感到迷茫,他们不知道人为什么活着、如何活着、怎样创造自己的价值。一线的医护人员冒着生命危险,保护国家和人民免受疫情侵害,这体现了他们的价值,体现了他们对生命的尊重和保护。以此次疫情为契机,对大学生进行生命安全教育刻不容缓。
大学生应掌握科学应对疫情的知识,提高科学防控疫情的能力。学校要采取积极措施,把科普知识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中,加强防疫知识的宣传。思政课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播放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视频。比如,播放疫情纪录片《人世间·抗击疫情特别节目》,播放医生、护士、人民解放军、志愿者等一线人员挺身而出的感人事迹。他们用实际行动向大学生诠释了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中国抗疫精神。通过多媒体、文化活动等载体,不仅可以将画面展现给大学生,使大学生感同身受,还可以科普科学文化知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在播放视频的同时,我们要讲述最美逆行者的先进事迹,正是他们的负重前行将人世间的苦难化成了生命的光和热。学校要加深大学生对这些先进事迹的理解,告诉他们要学会珍惜生命、懂得感恩。学校还要对大学生进行疫情防控培训,加强他们的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培养他们辨别真假信息的水平,提高他们妥善应对重大事件的能力。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应对心理问题的能力
心理健康是以生命安全健康为基础的一种持续积极的心理状态,是知、情、意、行的统一。受疫情影响,学校复课后一旦发生危机,焦虑、恐慌、忧郁、沮丧等情绪就会笼罩校园。此时,大学生若不能恰当地应对重大事件、不能作出正确的选择和积极有效的行为,势必会扩大负面情绪。因此,学校要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大学生心理免疫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下一步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要加强心理干预和疏导,有针对性做好人文关怀”。在疫情防控期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对大学生造成的巨大心理冲击,如何坚持“以生为本”原则、尊重大学生的需求和个性化要求、关注大学生的精神世界,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校在普及重大公共卫生安全知识的同时,应重视心理辅导,为大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支持,鼓励大学生在心理不适时咨询专业的心理老师。这样才能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以更好地应对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学校要重视大学生应对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心理素质教育,使每一位大学生都具备正确从容处理重大事件的心理素质和能力。学校要尽快制定科学可行的工作方案,充分利用校内外专业人员的力量,注重与家庭的沟通配合,共同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还可以开展年轻人乐于参与的活动,结合当下年轻人关注的社会问题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竞赛、心理情景剧表演等,使其在娱乐的同时学习到日常所需的心理健康知识。
(三)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抗疫志愿服务活动,在实践中成长成才
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大批“90”后、“00后”的青年大学生积极参加各项志愿服务活动,不畏疫情、向前冲锋,彰显了青年的力量和风貌。疫情防控是一项特殊的社会实践,对展现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具有特殊而重要的作用。在当前和今后的一段时期内,学校要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在实践中激发斗志、锻炼毅力。调查研究表明,很多大学生在疫情期间都非常渴望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为抗击疫情奉献自己的力量[1]10。但学生参与的方式和渠道却比较少,这与相关宣传的缺失和对志愿服务的不重视有很大关系。为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志愿服务网站和APP需在注册、项目发布、服务记录等方面遵循便捷、人性化的原则,同时可利用QQ、微信群、短信、邮件等扩大志愿者网站的知名度。另一方面,志愿服务需明确高质量发展的重点,疏通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渠道。一是将志愿服务与学校治理相结合,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服务站等,建立健全学校志愿服务工作机制,丰富学校志愿服务内容,使学校的志愿服务真正惠及群众,同时增强参与者的获得感。二是鼓励发展专业志愿服务,补充专业志愿服务的内容,提高志愿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如给志愿者开设定期培训、请专业人士指导志愿服务。三是建立和完善应急志愿服务和大型社会活动的协调保障机制。面对新冠疫情这种大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种应急机制就能发挥巨大的作用,在短时间内协调调配志愿人员,利于防疫工作的开展。
(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拓展、完善和丰富了爱国主义精神的内涵和境界。从历史上看,“爱国主义作为一种真挚的情感,是鼓舞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奋斗的旗帜,是推动中华民族历史前进的强大动力,是中华文化的基本价值”[2]11。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积极地投身于此次的防疫工作,在抗疫中展现了新一代的青春风貌。在人民和国家最需要的时候,无数的“战士”与流行病作斗争,谱写了一首伟大的诗歌,体现了他们与流行病作斗争的精神,并形成了“爱国、团结、斗争、奉献”的精神。高校应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引导大学生深刻体会这一伟大精神,增强对他们的价值观指导。借此契机,在大学生群体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爱国主义情怀至关重要。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青年大学生面对时代的召唤,用自己的知识、勇气和担当彰显了大学生群体的精神风貌,体现了国家、社会和公民三重维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升华。”[3]10在培养大学生群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疫情防控是最理想的实践课程和最生动活泼的教材。在防控疫情的过程中,年青一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家国情怀、坚定地冲在抗疫一线的报国之行,无不令人动容。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强有力领导下,各地区进行了统筹准备,共同防控,为人民的生命安全筑起了坚实的防护墙。中国取得了卓越的抗疫成果,以“生死时速”建造的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展示了中国政府不惜一切代价挽救生命的决心;
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中国人民竭尽全力建立起一条牢固的防线,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全民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的抗疫精神的力量是巨大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挖掘抗疫精神的内核,使之与课堂知识结合,不断增强大学生对集体主义的认同感和对社会主义的归属感,使他们深刻地感受到人间有真情、人间有真爱。
高校应将立德树人有机地融入爱国主义教育,高质量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4]68。一方面,高校要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发挥好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引领作用。另一方面,高校要培养大学生形成坚定崇高的爱国精神,使之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统一。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无论是争分夺秒的医护人员、昼夜在基层值班的医务人员、在城市街道上穿梭的物流人员,还是数以亿计居家隔离的普通百姓以及在国外仍心系祖国并积极参与抗疫的留学生、华人华侨等,在国内疫情暴发的第一时间筹集资金、物资,用各种方式来保护自己的国家和同胞。这些都是爱国精神和奉献精神最集中、最具体的表现。高校可以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等形式,向大学生讲述这些动人的抗疫故事,更深入、更持久、更生动、更具体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高校要引导学生逐渐理解并铸就爱国主义情怀,使之将爱国热情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成为富有责任意识的时代新人。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依旧复杂。高校必须提高政治站位,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做好疫情防控、教育管理等工作,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教育教学。因此,高校要坚定信心,科学防控,精准施策,做到疫情防控与教育教学两不误。在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的同时,学校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多措并举关心关爱学生。
猜你喜欢居家志愿肺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四)中国伤残医学(2022年14期)2022-12-23我志愿……东方剑·消防救援(2022年3期)2022-04-0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小知识小学生必读(中年级版)(2021年4期)2021-07-19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自我保健(2020年10期)2021-01-15居家好物,为你打造更浪漫的家时代邮刊(2020年8期)2020-06-22拥有《鹿鸣》书与卡,填报志愿成行家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数学)(2020年3期)2020-05-25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小读者之友(2020年4期)2020-05-15《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知识问答》中国民间疗法(2020年22期)2020-01-14staycation居家假期英语文摘(2019年2期)2019-03-30小小志愿 大大爱心学生天地(2018年6期)2018-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