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白蛾疫情防控应急预案 新版 美国白蛾疫情防控应急预案1总则1.1编制目的为有效防范和应对美国白蛾疫情,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认真做好XX市美国白蛾疫情的监测与防治工作,更好地保护XX市林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国白蛾疫情防控应急预案 新版 ,供大家参考。
美国白蛾疫情防控应急预案
1总则
1.1编制目的为有效防范和应对美国白蛾疫情,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认真
做好XX市美国白蛾疫情的监测与防治工作,更好地保护XX市林业资
源和生态环境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
1.2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
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检疫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病虫害
防治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美国白蛾防治工作的通知》
《江苏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办法》《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林
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结合XX市林业现状,制定本预案。
L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XX市境内美国白蛾疫情突发时的应急处置。本预
案所称美国白蛾又名美国灯蛾、秋幕毛虫、秋幕蛾,属鳞翅目、灯蛾
科,原产北美,是国际检疫性害虫,也是我国唯一林业和农业共同的检疫对象,具有食性杂、繁殖量大、适应能力强、传播途径广、危害
程度重、防控难等特点。美国白蛾1979年传入我国辽宁丹东,2010年
入侵我省以后,疫情已经扩散至8市50个县(市、区),与我市毗邻的盐城市和泰州市均已发生美国白蛾疫情。
131鉴别特征:卵,球形。蛹呈长纺锤形,暗红褐色。幼虫头部
黑色具光泽,背部有黑色毛瘤。成虫白色,体长10-15mm,前足基节、腿节橘黄色。雄虫触角双栉齿状,翅纯白色,越冬代前翅有灰褐色翅
斑;雌虫触角锯齿状,前翅纯白色。
132生物学特性:美国白蛾以蛹在树皮下或地面枯枝落叶处越冬,幼虫孵化后吐丝成网幕状,群集网中取食叶片,叶片被食后仅剩叶脉。
美国白蛾繁殖量大,一只雌蛾可产卵800-200。粒,年平均繁殖后代
3000万头,最多可达2亿头以上。
133危害特点:幼虫食性很杂,被害植物主要有桑树、杨树、柳
树、法桐、枫杨、榆树、槐树、樱花、海棠、紫叶李、桃树、梨树、椿树等上百种树木和农作物。幼虫有群居危害的习性,每株树上多达
成千上万只,蚕食树叶可造成树木死亡,一旦入侵并发生危害,将对
城乡绿地生态系统造成破坏,严重影响绿化自然景观。如果持续暴发
成灾,还会惊民扰民,影响社会秩序和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
1.4工作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检疫和防治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逐级建立目标考核责任制。坚
持快速反应、紧急处置原则。坚持依法治理、科学防控原则。
2组织机构与职责
2.1成立由市长任指挥长,市政府分管领导任副指挥长,市政府
办分管副主任、应急管理局、自然资源局、宣传部、财政局、发改委、住建局、交运局、水利局、农业农村局、行政审批局、公安局、市场
监管局、文广旅局、气象局、教体局、卫健委等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和
各区镇负责同志组成的美国白蛾疫情防控工作应急指挥部,统一领导
全市美国白蛾疫情防控工作,负责研究全市美国白蛾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事项和重大决策,部署工作方案,检查落实情况。应急指挥部下
设办公室,由市林业主管部门负责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处理美
国白蛾灾害应急事务,收集信息,上传下达,组织落实应急指挥部决
定的事项,全面、及时、有效地开展预防和除治工作。
2.2市美国白蛾疫情防控工作应急指挥部各成员单位要明确各自
职责,密切配合,协同作战,防止美国白蛾在我市暴发成灾。
市应急管理局:做好应急预案与市级总体应急预案和其他专项应
急预案的衔接,对预案实施和进展进行督查,做好信息报告等工作。
市自然资源局:负责美国白蛾疫情监测统计、预警、技术鉴定、灾情诊断、危险评估、疫情扑灭指导和灾后统计分析评估及相关培训
等工作。
市委宣传部:做好美国白蛾的危害、识别和防治知识宣传,防范
和澄清不实疫情报道,做好舆情控制;审核相关新闻报道,积极配合
防治工作相关宣传和公告发布。
市财政局:负责全市美国白蛾监测和防治资金安排,保证疫情监
测、清理、扑杀和处理等工作经费,加强财政资金使用的监督和监管。
市发改委:负责做好全市美国白蛾防治项目和计划的安排。
市住建局:对已接管的城市道路绿化、河道绿化、公园绿地内的美国白蛾疫情进行监控和防治;指导相关主体做好在管绿地内美国白
蛾防控工作。
市交运局:做好公路干线管养区域内绿化树木美国白蛾疫情的监
测和防治,加强交通物流快递企业的管理并督促企业不得承运和邮寄
无《植物检疫证书》的林业植物及其产品,不从疫区调入绿化苗木,
协助做好疫点、疫区的封锁工作;协助邮政部门加强对快递企业的管
理并督促快递企业不邮寄无《植物检疫证书》的林业植物及其产品,协助做好高速公路外围绿化带疫情除治工作。
市水利局:对管辖范围内的湖、河道两旁等区域绿化树木美国白
蛾疫情进行监控和防治。
市农业农村局:负责全市桑园美国白蛾的预警监测、综合防治指
导、督查工作;负责全市农作物、果树、蔬菜美国白蛾的监测预警、综合防治指导、督查工作;负责水产养殖情况的信息收集和防治区域
内水产养殖户的宣传工作。
市行政审批局:负责做好防治美国白蛾所需的防治设备、药品、器具等设备。
市公安局:协助做好疫区封锁和强制清理扑杀工作,做好疫区安
全保卫和社会治安管理,协助疫点、疫区植物检疫临时检查站的增设
工作。
市市场监管局:配合对货物集散地、蔬菜水果批发市场等场所进
行监督检查,禁止疫区木材、木制品及其它植物产品对外销售流通。
市文广旅局:积极配合防治工作相关宣传和公告发布。
市气象局:做好防治期间的天气预报。
市教体局:负责对学生进行美国白蛾防控知识的普及教育,提高
学生美国白蛾防控意识,以及学校美国白蛾的监测、防治工作。
市卫健委:负责农药中毒救治知识的宣传和防治美国白蛾过程中
可能引起的少数人不良反应的救治工作。
各区管委会、镇人民政府:做好辖区内美国白蛾疫情监测和防控
工作。
其他部门也要各司其职,共同做好美国白蛾的防控工作。
2.3市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应根据全市及周边地区美国白蛾疫情监
测和发生情况,适时召开指挥部成员或联络员会议,通报信息情况,研究工作方案,部署下一阶段工作。
2.4组建专家咨询组。市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聘请高等院校、林业、园林等部门有关专家组建市美国白蛾疫情防控工作专家咨询组。组织
开展美国白蛾生物学、生态学、流行学和防控技术研究,为防控工作
提供技术咨询。负责新发疫情的鉴定和复核确认,指导疫情普查、监
测和除治工作,开展美国白蛾发生和危害风险分析、防控技术措施和
工作方案论证,提出公布或解除疫情的建议等。
3监测预警
3.1各区镇和有关单位要按照美国白蛾监测的需要,结合各自实
际,制定本辖区的监测方案,合理布置防控监测点和监测路线,确定
专人定期不定期开展巡查,做好疫情监测结果记录,保存记录档案,定期向市林业主管部门或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汇总上报监测情况。
3.2市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要及时提供监测方案和计划的指导,分
析和综合研判全市监测数据,准确掌握美国白蛾的发生规律和传播途
径,提供预警信息。
3.3疫情监测调查方法
331性诱捕器诱捕:每年从3月下旬开始到9中下旬,在重点区域
内悬挂美国白蛾性诱剂诱捕成虫,定点、定人观察记录诱杀美国白蛾
成虫情况。
332测报灯监测:每年从4月底到10月底,在重点区域内悬挂诱
虫灯诱捕成虫,每天开灯时间为19:00到次日清晨6:00,定点、定人观
察记录每天的诱虫种类和数量,查看是否诱到美国白蛾的成虫。
333人工调查:每年从4月底到10月底,在美国白蛾幼虫危害显
露期,对辖区内主要道路的行道树、苗木市场、货场、果园、苗
小区、村镇驻地周围等场所进行3次全面调查。
3.4经常开展美国白蛾的识别及防治技术培训,推广和普及新知
识、新技术。
3.5市林业主管部门要及时了解周边地区美国白蛾疫情的发生动
态,结合实际调查,认真研究分析、预测和研判传播态势及发生风险。
3.6报告与发布
4.1疑似疫情鉴别。各区镇在监测或群众举报中发现疑似疫情,应立即将情况报告市林业主管部门,市林业主管部门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上报至市美国白蛾应急指挥部,市美国白蛾应急指挥部接到疑
似疫情报告后,应及时组织专家咨询组赴现场进行采样和调查。如经
专家组初步确认为美国白蛾的,要将有关情况和样品报送省林业有害
生物检疫防治站,进行疫情确认鉴定。
4.2疫情上报。经确认的美国白蛾疫情,须立即上报市人民政府
和南通市林业主管部门。南通市林业主管部门在接到报告2个工作日
内,向南通市政府和上级林业主管部门报告。
4.3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美国白蛾突发事件隐瞒、缓报或谎报。
4.4各区镇和部门接到疫情报告后,在向上级报告的同时,必须
立即组织技术力量对报告的事项进行调查核实,并采取人工化防等应
急控制措施进行扑杀,防止疫情扩散。
4.5市林业主管部门在接到疫情报告后,要及时通知疫情发生地
周边地区迅速开展疫情调查,做好各项防范工作。
4.6美国白蛾疫情突发事件的报告,可先采用电子邮件、传真、电话等方式快速上报上级业务主管部门,随后再以书面报告形式专题
上报。报告内容应包括发生地点、发生面积、危害情况、已采取的措
施和必要的照片、标本等基础材料。
4.建立美国白蛾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制度。要严格按照《植物
检疫条例》规定发布疫情信息,重大疫情的发布由国务院林业行政主
管部门或其授权的单位发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自行在媒体上公开
发布疫情信息。疫情信息要实行逐级上报,任何单位不得越级上报。
对上报的信息要经逐级核实,确认无误后再逐级上报。
5应急响应
5.1应急防控等级划分根据美国白蛾疫情的严重性和紧急性,将
应急事件划分为三个等级。
山级:在我市境内发现美国白蛾成虫,经过排查发现美国白蛾幼
虫网幕,发生区镇疫点数量不超过1个,发生面积在30亩以内。
II级:美国白蛾发生的区镇疫点数量不超过2个,每个区镇疫点
发生面积在50亩以内。
I级:美国白蛾发生的区镇疫点数量超过2个,每个区镇疫点发
生面积大于50亩。
5.2应急预案启动
美国白蛾疫情突发事件由市林业主管部门确认后,经市美国白蛾
疫情防控工作应急指挥部批准,启动本预案。
山级疫情:疫情发生后,市应急指挥部响应,并立即派员赶往现
场,调查危害发生情况和程度,组织专业队伍,2天内对疫情进行除治,并第一时间向市人民政府汇报。
II级疫情:疫情发生后,市应急指挥部响应,并立即派员赶往现
场,调查危害发生情况和程度,组织专业队伍,5天内对疫情进行除治,并第一时间向市人民政府汇报。
I级疫情:疫情发生后,市应急指挥部响应,立即派员赶往现场,调查危害发生情况和程度,并第一时间向市人民政府汇报。市应急指
挥部协同专家到现场确认指挥疫情除治工作,根据疫情情况,调集各
类人力物力,封锁疫情发生区域,设置临时检查站,对出入疫情发生
区的应检物资进行严格检疫。组织区镇(街道)、村委会(社区)开展联
防联治,全力除治疫情。
5.3在疫情的处理中,有关单位和个人要各尽其责,密切配合,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执行统一安排。
5.4根据疫情应急处理的需要,依法划定疫情发生地,设立临时
检疫检查站,禁止调运任何可能传播美国白蛾的媒介材料。
5.5在实施应急处理时,财政部门要根据防治方案的需要及时拨
付除治经费,积极与有关部门协调,做好除治物资的筹备工作,确保
救灾药剂、药械、燃料等物资的供应。
6疫情除治
6.1疫情除治要遵循“突出重点、分区治理、属地负责、联防联
治”的原则,科学防治,打早打了。
6.2检疫封锁。发现疫情后,要立即封锁疫情发生区。疫情发生
区内的林业植物及其产品立即停止调运,必须调运的物品要经过林业
部门检疫,并进行除害处理合格后方可调运。在疫情发生区的主要路
段设立临时检疫检查站,对从疫区调出的林业植物及其产品和包装材
料进行检疫检查,发现美国白蛾的必须依法扣留,及时进行除害处理,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6.3疫情扑灭。根据发现疫情时的美国白蛾虫态和发生情况,采
取人工物理、化学防治和生物天敌相结合的方法迅速进行除治。关键
做好美国白蛾第一代的除治工作,利用第一代虫期整齐、幼虫网幕多
分布于树冠下的特点,在幼虫破网前组织力量集中除治。具体方法为:631人工物理防治
剪除网幕:1至3龄幼虫期结成网幕危害,每隔2-3天仔细查找美
国白蛾幼虫网幕,利用高枝剪剪除,就地开塘深埋并喷施高浓度农药
覆盖销毁。
围草诱蛹:6月在老熟幼虫开始下树时期,在树干离地面1.1.5米
左右处,用谷草、稻草、麦秸、杂草等按上松下紧方式绑缚一周,诱
集幼虫在围草中化蛹,待化蛹后集中烧毁。
灯光诱杀:利用成虫趋光的特点,在距地面2-3米高处,悬挂杀
虫灯,每天从19:00至次日6:00开灯诱杀,集中处理。
性诱捕器诱蛾:从4月上旬开始到9月中旬,在距地面2-3米树干
高处悬挂性诱剂诱捕成虫。
人工挖蛹:在三代美国白蛾蛹期组织人工挖除。时间一般在6月
下旬至7月初、8月中下旬、10月中旬至第二年4月上旬,在树皮缝、土石块下、杂草枯枝落叶层中或土壤表层内、墙缝等越冬、越夏场所,人工挖蛹,集中消灭。
632生物防治
在美国白蛾老熟幼虫期,释放美国白蛾天敌周氏啮小蜂、黑基啮
小蜂等。按幼虫和小蜂1:3-5的比例,选择无风或微风上午10:00至下
午5:0。以前进行放蜂,将蛹悬挂在离地面2米处的枝干上,小蜂便会
自行扩散寻找寄主,寄生在美国白蛾的蛹中。
633化学防治
根据美国白蛾疫情发生情况和危害程度有针对性地选择防治药
剂,优先使用低毒低残留的无公害药剂。
防治时机:药剂防治在美国白蛾幼虫期进行,由于第一代美国白
蛾虫龄较为整齐,多在树干中下部危害,易于防治,所以第一代幼虫
破网前为最佳防治时期。
用药选择:兼顾蚕桑、水产养殖,选择仿生、生物和植物性杀虫
剂等对生态环境安全的药剂,可使用1%苦参碱可溶性液剂、1.2%苦?烟乳油3000倍液,也可用森得保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等进行喷雾
防治,均可收到理想的效果。幼虫破网后,用0.5%甲维盐乳油
1500-2000倍的药液进行喷雾防治。蚕区谨慎用药,可选用8%残杀威
可湿粉1000倍或60%的维桑1000倍或90%灭多威3000倍或40%敌
畏?辛硫磷乳油800倍或丙澳?辛硫磷乳油150。倍以及省市专家认可
的防治方案进行防治。在施药防治过程中,严格按农药使用说明规范
操作,避免造成环境污染和人、畜伤害等。如虫口密度比较大,可选
用菊酯类农药降低虫口密度(蚕区、水产养殖区除外)。
施药机械:片林适宜使用烟雾机或烟雾剂,行道树适宜使用车载
式高压喷雾机,低矮树木或苗圃适宜使用高压喷雾器或一般农用喷雾
器。大面积发生时采用飞机进行防治(蚕区、水产养殖区喷药避让)。
7后期处理
7.1结束应急。通过采取全面有效的控制、扑灭措施,在疫区没
有发现新的疫点,经市美国白蛾疫情防控工作专家咨询组评估论证,疫情防治效果达到规定标准,经市美国白蛾疫情防控工作应急指挥部
批准,可结束应急。
7.2解除疫情。疫区按照要求完成疫情扑灭工作后,疫区和监测
区在连续3年内未发现新的疫情,由市林业主管部门进行验收,并提
出验收报告、监测报告和疫情处理工作总结报省林业主管部门,经省
美国白蛾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审定后,按照《植物检疫条例》的规定,报请省政府发布解除美国白蛾疫情公告,并报国家林业局备案。
7.3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结束后,市指挥部办公室会同发生地区镇
及时组织专家和有关技术人员,查明疫情发生原因,对美国白蛾疫情
所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估,分析疫情发生的原因和应吸取的经验教训I,提出改进意见,研究下一步的长期治理方案,并向市应急指挥部报告。
8保障措施
8.1加大美国白蛾监测、预防和检疫工作的投入,为林业有害生
物防治基础设施及防治专业队伍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各级财政要做好
年度美国白蛾防控所需资金的预算,及时拨付监测防控经费。
8.2市林业主管部门要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内外重大林业有害生物
发生和传播情况,对潜在危险性有害生物超前研究,制定防治技术方
案,为指挥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8.3要根据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形势和特点,强化基层林业工作人
员的职责。同时,要加强系统内有关人才的培养,建立高素质的应对
生物灾害的专业管理和技术指导队伍。
84各区镇要建立查防专业队,在普查、防治技术、药剂药械使
用方法等方面予以培训I,并在平时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中进行实
地演练,以便在美国白蛾疫情发生时能直接投入防治现场,进行防治
作业。
8.5各区镇应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对社
会公众广泛开展美国白蛾疫情科普知识教育,指导群众以科学的行为
和方式应对美国白蛾灾害。
9附则
9.1本预案实施过程中,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由市应急指挥
部给予表彰奖励,对违反规定或者玩忽职守,造成疫情扩散的,将依
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9.2本预案自公布之日起实施。